三人二七王谁是赢家 谁是赢家?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对“并世双雄”
谁是赢家?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对“并世双雄”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感到过瘾的事儿,这种例子哪个朝代都有,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三国时期,在那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对对“并世双雄”们,为我们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不朽传奇。
一、曹丕VS曹植
曹操在三国时期,应该算是一位大政治家,刘备、孙权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在宋代以前,对于曹操的看法,比较接近于历史的真实面貌。《资治通鉴》里这样评价, 说他“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 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他生命的末期,还是很清醒的,作了死后继承的安排,但也无法避免他驾崩不久,儿子们便开始的互斗。在中国,再英明的帝王,也难能免除这种可怕的接班之争,可见权力这东西,是多么强大的诱惑了。
曹操生前一度属意曹植,因为这位诗人屡有不俗的表现,曹操爱才,有心想传位于三儿子。作为文学家的曹操,也许很欣赏他这个诗人儿子的才华,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从曹氏政权长治久安的角度考虑,就觉得江山基业交给曹丕,要更有把握些。这样,曹丕上台后,由于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历史背景,这位置差点让曹植坐了,当然不能轻易放过。
曹操死了,曹丕立刻把曹植找来,他恨透了曹植,想找个最毒辣的招数来羞辱他。想来想去,自己最嫉妒他的诗才,就命令他七步内写首诗,结果曹植做出来了。曹丕没办法,只好把他贬回了封国。后来曹丕伐吴回来,还到山东去看了曹植,大概哥俩叙旧以后又念了念兄弟的感情,曹丕封曹植为陈王。
不过曹丕由于发自对曹植的憎恨,对宗室的兄弟都非常苛刻,四弟白马王曹彪被他给逼迫服毒自。曹姓的诸王也被他拼命的挤兑,依仗和府邸的规模都大幅度裁减,宗师的王爷们受到的待遇很差,还经常被地方官欺负。同时呢,却非常信任外姓大臣,比如司马懿,这也给后来的变乱创造了条件,设想一下,假如宗师兄弟们有权利的话,后来司马懿就算是叛变,只要有个有威望有势力的曹姓王爷站出来一挥手来个“清君侧”,司马懿还真不好弄呢。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曹植勾引了曹丕的美女老婆甄夫人,还写了著名的《感甄赋》。后来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果然杀了甄夫人,更加印证了这个说法。明帝曹睿(就是甄夫人亲生的儿子)继承了皇帝位后,曾经想毁掉《感甄赋》,读了以后觉得文章太美了,没舍得下手,但是还是觉得名字不雅,容易引起人议论,就改名为《洛神赋》。

对抗级别:9
点评:曹植的才华横溢无可非议,作为一个藩王或者宰相搓搓有余,但是他不同帝王之道,权谋不及曹丕。他的才华主要在文学上,对于治理国家他根本比不上曹丕。尤其是要成为一个政治家,光是才华是不够的,权谋帝王之术是最重要的。
二、姜维VS邓艾
姜维――(202年-264年),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邓艾――(197年-264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演义里有描述,这两个人的对抗也是非常的精彩。在邓艾之前,姜维在西线几乎没有遇到对手,打一仗胜一仗,还获得了祧西大捷那样的胜利,歼灭了好几万魏军,比诸葛亮的战果都大。
可是邓艾一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举两个例子:有一次,姜维在在白水跟邓对峙,姜维初战有点儿小小的不顺利,于是派廖化把大营向邓艾那里移动,自己玩儿了个金阐脱壳,跑到后面去抄袭洮城。邓艾一看就明白了,对手下说:“别傻忽忽的在这儿跟廖化耗了,没看到打了败仗还移营靠近我军的,这分明是想粘住我,姜维一定去偷袭洮城了。”于是带兵星夜去了洮城,占领了城池,才没有失败。
第二就是段谷大捷,当时姜维和胡济约好在分兵两路在南安汇合,结果胡济迟到了,没来。邓艾打了个时间差,在姜维行军路上埋伏,把姜维打了个大败。还有就是后来的侯和大捷,也是邓艾占了上风。
后来攻克成都以后,邓宴请手下的将领,喝醉酒后得意洋洋的说:“要说姜维啊,真可以算是当代的健儿了,可惜他遇到了我,所以才走投无路啊。”
不过钟会非常钦佩姜维,写信劝降他说:“我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过你在巴州和汉中建立的威名,当时就很景仰你,希望你能来,让我好好的瞻仰一下您的尊容。”姜维当时确实也报着恢复故国的念想,私下告诉后主:“您再忍忍,我马上就能帮助您恢复国土。”姜维于是假装投降了钟会,钟会乐坏了,写信给司马昭说:“中原的名士,没有一个能和姜维相比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姜维临死之前,还是拉了邓艾当垫背的。
对抗级别: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