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电子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目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目录
一、人民版历史必修目录
中国史部分中国教育史类教材中国古代教育史 (重排本)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 中国古代教育史纲 (第三版)中国古代教育史料系年 (第二版)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三版 中国近代教育文选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上册)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上册)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下册)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修订版)当代中国教育史论中国教学论史 全国督学培训教材 中国教育督导史当代中国教育督导重要法规·经典文献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 (第二版)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孔子教育语义集解学记研究论语要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二卷)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三卷)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四)抹杀不了的罪证——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日本侵华教育史(第二版)国外部分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第二版)外国现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外国教育史教程 (缩编本)外国教育史 (上)外国教育史 (中外国教育史 (下)外国教育管理史外国教学思想史(第二版)外国高等教育史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生教学用书)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 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修订版)俄国教育史—从教育现代化视角所作的考察美国教育史(第二版)美国教育史学:嬗变与超越西方教育思想史——人文主义教育之演进外国教育实验史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修订版)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全国督学培训教材 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外国教育督导 (第二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第二版)我还有份历史专业必读学术参考书目,不知道是否需要。
二、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书本目录
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二章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第二节 两汉的统治 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章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 第二节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第三节 唐朝后期的政局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六节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 第八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五章第一节 五代十国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六章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三节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节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六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七节 戊戌变法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三章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四章 第一节 袁世凯独裁统治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第五章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第三节 gcdzg的诞生 第六章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第四节 红军的长征 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章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四章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一) 第二节 清朝晚期文化(二) 第三节 民国时期文化(一) 第四节 民国时期文化(二) 第五章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七章第一节 全国大动乱 第二节 粉碎bl、qj两个反革命集团 第八章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九章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第十章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 第十一章第一节 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成果 第二节 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繁荣 第三节 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 蔚蓝色的希腊 第二节 城邦和公民 第三节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 第四节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第五节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第六节 罗马人的法律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第三节 文艺复兴 第四节 宗教改革 第二章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第四节 欧洲的启蒙运动 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 第七节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第八节 16~18世纪的亚洲 第三章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1页)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节 亚洲。
三、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3每一课的主要内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备注 影响孔子 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孟子 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荀子 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老子 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齐物”、“逍遥”。
法家 韩非 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 创立者 集大成者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 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 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代表:屈原的《离骚》。
3、汉赋:汉代的一种文体。4、唐诗“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5、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编译《。
四、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点是什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太长了,我发给你吧~!。

五、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 包括必修一 二 三 英语人教版高中目录 包括必修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gcdzg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O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第11课 梨园春秋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5课 理性之光 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9课 音乐与美术 第20课 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第24课md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人教版英语必修一 Units1—5Unit 1 Friendship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1)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Indirect Speech (2)Request and mandsUnit 3 Travel journal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Expressing futurityUnit 4 EarthquakesThe attributive clause(1)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The attributive clause (2)必修2 units 1—5United1 Cultural relicsThe 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Unit 2 The Olympic GamesThe future passive voiceUnit 3 puters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The present progressive passive voiceUnit 5 MusicThe attributive clause (prep + which/whom)必修3 Units 1—5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Modal verbs(1)Unit 2 Healthy eatingModal verbs(2)Unit 3 The Million Poumd bank NoteNoun clause as the object and predictiveUnit 4 Astronomy :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Noun clause as the subject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Noun clause as the appositive必修4 Units 1—5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Unit 2 Working the land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United4 Body languageUnit 5 Theme parks必修5 Units 1—5Unit 1 Great scientistThe past participle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The past participleUnite 3 Life in the futureThe past participleUnit 4 Making the newsInversionUnit 5 First aidEllipsis选修6 Units 1-5Unit。
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主要讲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wenku.baidu/view/e9fedbbbfd0a79563c1e7238.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主要讲从古到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等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wenku.baidu/view/ddfc23d8ce2f0066f53322fb.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wenku.baidu/view/f7d6d488d0d233d4b14e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