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四关在哪里 陕西的关中‘关“指什么
陕西的关中‘关“指什么
陕西的关中,‘关“指“四关”,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扩展资料:
关中地区民风古朴,民俗文化丰富浓郁,其中以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活动最具有特色,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农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还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豆腐、购买蔬菜、吊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均蒸几笼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不论城里还是农村,都要“扫舍”,家家房前屋后连拐角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
年三十大早,家家房门上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入夜后家家户户明灯高照,燃放爆竹,达旦不眠,守夜也叫守岁,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四包厚礼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
过年期间各地都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舞社火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热闹非凡。
关中的农村有很多习俗,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凳子不坐蹲起来”,就是一俗、一景,也是关中八大怪之一。
蹲,按咱陕西方言说的更俗一点,就是圪蹴,就像秦腔戏一样老陕都知道。
关中农村人爱圪蹴,爱圪蹴着“晒暖暖”,尤其爱圪蹴着吃饭。
特别是早上,在村子巷口十字老槐树下圪蹴着一堆人吃饭,除非天气实在不好,一般天气时村里的男人们大都会端一个大粗瓷碗,圪蹴在老槐树下边吃边谝闲传,不知啥时起,也不知是谁,把这种吃饭谝闲传的场合称为“老碗会”。
能来“老碗会”的一般饭菜水平都差不多,每人一老碗烧的稠糊糊的苞谷榛,有的在苞谷榛上盖一坨子浆水菜,手弯子夹两三个杠子馍或蒸馍,右手捉筷子,边走边吃。
也有讲究的人,左手一个老碗,虽然同样是苞谷榛,
但浆水菜不盖在苞谷榛上,而是右手除了握着筷子,还端着一个碟子,里面有不多的浆水菜,边上围着几个蒸馍。
也有日子过得殷实的用碟子端着毃的蒜再加些腌蒜薹,或者就是一碟油泼辣子加腌蒜薹,到了秋天有人就端着炒绿辣子,但差不多都吃着半揸厚的苞谷面发糕。
不管是一碗端的还是一碗一碟的,来到“老碗会”同样没有坐的,同样得圪蹴着吃饭。
先来后到的人以最早圪蹴在此的人为准,自感与其关系近或者资格差不多的,就圪蹴在左右或对面,后来的人来了就补留下的空子,自动地围成一圈。
开始围小了,随着来人越来越多,后来的人就不断地往后退着。

当然,不管最后这个圈退到多大,最早来的那个人是不用动的。
“老碗会”的主题永远是屋里的婆娘,上学的孩子,后头的猪娃,地里的庄稼,日月的辛劳,社会的趣事,当然打趣逗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吃着各自碗里的饭,看着人家碗里的,如果比别人的好,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神气活现,觉得娶了个好媳妇,饭比别人差的,自觉没了面子,吃了人家一筷子调了油泼辣子的好浆水菜或腌蒜薹,只有叹一口气。
庄稼人心里想的最多的,永远是庄稼。
风调雨顺了,饭场上喝个苞谷榛都有劲,吸溜的声音都跟唱歌一样。
此情此景,活生生地显现了最有特色的关中谜语:“红杆子,挑白旗,呼噜呼噜进洞里。”
陕西关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独有的地域文化,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渐渐的被人们淡忘,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它有待我们继续传承发扬广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