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话说百家姓100个姓氏的故事 百家姓中任氏来历及典故

火烧 2021-06-04 04:40:12 1066
百家姓中任氏来历及典故 任姓来源有五: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

百家姓中任氏来历及典故  

任姓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

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2、由远古妊姓衍传。

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3、出自风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4、其他改姓而来。

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编辑本段二、播迁

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

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

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

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

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

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

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战国时魏国(都今山西夏县)。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

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

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

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

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

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肆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郡望

任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

三国魏改为郡,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南朝移治千乘(今山东广饶),隋初废。

2、东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

堂号有“水薤”、“九真”、“玉知”、“叙伦”、“吏部”等。

四、历史名人略传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

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

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

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

著名勇士。

《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

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

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

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

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

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

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

视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

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

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

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

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

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

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

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

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初为乡啬夫、郡县吏。

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

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

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

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

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

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

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

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

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

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

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

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

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

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

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

《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到,先候之。

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

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

金代著名书画家。

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

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

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

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

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

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

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

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

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

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

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

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

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

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

追赠太常,谥号敬子。

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

任雅相(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

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十《跋任谏议伯雨帖》)。

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

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

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

宣和初卒,年七十三。

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现存《春秋绛圣新传》。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

原为宋西安州(宁夏海原西)通判。

西夏破西安州,遂降。

献女于崇宗乾顺。

累擢静州都统军。

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哆讹领导党项部族起义,他率兵抗御镇压有功,授翔庆军都统军。

天盛间任国相,封楚王,专擅国政,仁宗不能制。

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录州、啰庞岭地与他,自立其国,因金拒绝册封,转而通宋求助,谋泄,被仁宗诛戮。

任仁发(公元1255-1327):元画家、水利家。

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qj龙镇(今上海青浦)人。

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

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

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俯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

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任环(公元1519-1558):字应乾,长治(今属山西)人。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

以能干出名。

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

军事紧急。

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

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

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贼平,乞许守丧期满。

逾二年卒。

赠光禄卿。

著有《山海漫谈》。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经学家。

字幼植、子田,江苏兴化人。

乾隆进士。

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

工文辞。

曾充《四库全书》纂修官。

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物,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谓公元1820-1856):清代画家。

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城厢镇人。

早年在宁波(今浙江宁波)为姚燮所称许。

后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往来于上海(今上海)卖画。

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陈洪绶。

笔法圆劲,形象夸张。

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

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1853-1901),合称“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

回族。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

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

(一说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陕甘交界的董志原,后不详)。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军将领。

小名柱,安徽蒙城人。

早年参加捻军。

1857年与太平军联合,转战江淮之间,封为鲁王,1864年4月,偕张宗禹等率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赖文光会师,整顿队伍,尊赖文光为领袖。

他率骑兵入山东,在曹州(今菏泽)歼灭僧格林沁军。

后又入湖北,在安陆(今京山)尹隆河之战大败湘军和淮军。

1867年11月19日在江苏赣榆战斗中,被叛徒潘贵升从背后袭击,遇害牺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画家。

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颐(公元1840-1896):清代画家。

初名润,字小楼、伯年。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其父任鹤声,善画并长于写照。

年轻时从文学画,后得著名画家任熊赏识,为其弟子,并得任熊介绍,又拜著名画家任薰为师。

中年后居上海,以卖画为生。

所作之画师承明清画家陈洪绶、华喦,复受朱耷影响,擅长花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

偶作雕塑小像,也颇生动。

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代表作品《观刀图》、《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任弼时(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国,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汨罗)人。

1920年,加入md、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

话说百家姓100个姓氏的故事 百家姓中任氏来历及典故

在“八七”会议上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

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

在延安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5年,中共“七大”后,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战局,思考对策,长时积劳,病情恶化,次日去世。

yj在追悼他时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可见其精神在党内影响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今嵊州)人。

1940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

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

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

籍贯、生卒年月不详。

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

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

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

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

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任建新(公元一九二五年八月至?):山西汾城(今襄汾)人。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学习,肄业。

一九四八年六月加入gcdzg。

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任华北人民政府秘书厅秘书。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厅秘书,中央法制委员会秘书。

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九年任国务院法制局秘书。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六年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科长、处长。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年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处长、法律部部长。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八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二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法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兼秘书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

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

一九九七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二零零三年三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一九九八年四月后兼任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名誉主任。

并曾任中国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官协会会长、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经济法学会副会长,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执委兼亚洲地区主席,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世界法律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版权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金质奖章,以表彰其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领域作出的贡献。

一九九七年获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成就奖。

五、任氏楹联典故

源于有熊;

望出东安。

·指任姓源流与郡望。

《百家姓》注:任姓“系出有熊氏”

任城世泽;

禹阳家声。

·任氏得姓源流。

“禹阳”,黄帝少子

三朝贤任;

四体精华。

·上联:典出南朝梁大臣、学者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

历任宋、齐、梁三朝,宋时曾任太常博士;齐时任骠骑将军,出任扬州刺史;入梁,任黄门侍郎等职。

他长于表、奏、书、启诸体散文。

时称“任笔沈诗”。

有《任彦升集》。

下联:清代著名学者任大椿,字幼植,兴化人。

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

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西川智士;

南海名臣。

·上联:西汉末阆中人任文公,少年时从父亲那里学得天文历算之术,曾任司空掾,平帝时称病归乡。

王莽时,他推知天下要大乱,携全家隐居于子公山,避免了战乱之苦。

他见武担山有石折断,叹道:“西川智士死了,我来担当吧!” 下联:秦朝人任嚣,秦始皇时官南海尉,曾平定了扬粤之乱。

秦末农民起义中,他率众修筑关隘,使当地得以太平

诗传文母;

梦应才人。

·上联:商末太任,妊姓,王季的妃子,周文王的母亲,性情端庄,德行高尚。

据说她怀孕时,眼不看黑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慢的话,君子说她善于胎教。

《诗经•大雅•思齐》有句“思齐大(太)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女。

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歌颂了太任的庄重娴静,王室之妇周姜的宽厚可爱,文王之妻太姒继承美德,哺育儿男,使王室人丁兴旺。

下联:任昉,相传其母当年梦五色彩旗,四角悬铃,有一铃坠入怀中而孕,占卜者说:“一定会生个才子”

三怕传佳话;

九真播美名。

·上联: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生平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

下联:东汉官吏任延,字长孙。

年十二,明春秋诗易,显名太学。

号为“圣童”。

建武中征为九真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于是人知种姓,生子多以任为名

蛟川显诗意;

东瀛留画壁。

·上联:清代画家任熊,字清长,萧山人。

工花鸟山水,尤擅长人物。

尝居蛟川姚梅伯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十二帧,不一月而成。

下联:元代画家任康民,尝游日本,于君台观画山水人物两壁。

名列《支那画有人名辞书》

功纪云台之上;

贤表兰亭之中。

·典出唐代名人任疑

父子俱标劲节;

兄弟继知益州。

·上联:指北宋眉山人任孜、任伯雨父子。

任孜,字遵圣,以文学气节为乡里推重,官至光禄大夫。

任伯雨,字德翁,进士出身,历官右正言、权给事中、度支员外郎。

文章笔力雄健,为官敢于直言。

下联:指北宋济阴人任中正、任中师兄弟。

任中正,字庆之,进士出身,太宗至真宗时历官大名府通判、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枢密直学士、益州知州,仁宗时官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在益州注重教化,受百姓爱戴。

任中师,字祖圣,进士出身,历官枢密直学士、益州知州,后经宰相吕夷简推荐,官枢密副使、户部侍郎。

为官正直,生活俭朴,曾弹劾转运使韩渎贪污事

四库全书大椿力;

一盅清水任棠情。

·上联:清代学者任大椿。

下联:东汉学者任棠,汉阳人。

修居教书,有气节。

太守庞参拜访,任棠不睬,仅献清水一盅,薤草根一枝,并把小孙儿伏于门下。

庞参醒悟:献清水者望其做清官也;送草根者请其剪除豪门也;伏孙门下者希其开门恤孤也。

故后称执政者为百姓做好事为有“任棠之情”

充海阔天空之量;

养先忧后乐之心。

·唐代文学家、抗倭将领任环撰联

河洛渊源,载笔人称书苑;

簪裙辐辏,龙门共仰经生。

·全联指任昉

数典重先封,问周宗既灭以还,谁为庶姓;

降灵符列宿,自汉室中兴而后,代有传人。

·任氏宗祠联。

上联:指任氏源于周代任国。

“庶姓”,与君王无亲属关系的诸侯国。

下联:指任氏宗源世代有人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