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国明确提出全球治理什么化 全球治理的历史性

火烧 2023-01-15 05:19:03 1103
全球治理的历史性 1.简述“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面对当前世界市场失灵、全球治理机制“力不从心”的现实,中国如何才能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的“压舱石”?多名中国政经专家开出了自己的“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的历史性  

1.简述“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

面对当前世界市场失灵、全球治理机制“力不从心”的现实,中国如何才能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的“压舱石”?多名中国政经专家开出了自己的“中国方案”。

桑百川认为,中国应做好三件事:坚定维护多边体制的治理地位、推进G20机制化以及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他解释说:“‘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对外发出的倡议,更应该被建设成惠及各方共同发展的平台,愿意参与进来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商发展大计。”桑百川认为,中国在参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同时,更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比如“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他说:“未来,我们应当向世界推出更多类似的平台,这将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徐洪才则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好G20等多边机制和主场外交的优势。他指出,2017年G20峰会将在德国举行。作为前任主席国,中国可在相关议题的延续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今年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两大国际性会议,可进一步将中国的理念、元素、方案融入国际规则中,推动各方形成更多共识,扛起推动全球化的大旗。

赵萍建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策略应“有守有攻”,既关注全球,也注重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和本国利益的保护机制。她指出,对外,随着对外投资高速增长,中国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多,如何保护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应引起重视;对内,中国应利用好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市场换话语权。赵萍说:“如果能用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电子商务国的这一优势,中国今后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角色时将增加一个筹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应着力于经济治理和安全治理两方面。他指出,在经济治理方面,考虑到特朗普上台、美国贸易保护色彩日趋浓厚,中国应坚持开放路线,坚持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安全治理方面,中国应当沿“一带一路”拓展。他还指出,中国在向全球治理角色转变过程中应注意两大问题:一是军事和海外事务的卷入必须谨慎;二是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发展和完善不能过度,应保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和经济生活的活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则建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更应激励自身完善好内功。他指出,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升级。中国应持续加大科研、教育投资,放松过度管制,并吸收全球人才为中国所用。

2.全球治理的介绍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1992年,28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并由卡尔松和兰法尔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成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以及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

3.简述“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

面对当前世界市场失灵、全球治理机制“力不从心”的现实,中国如何才能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的“压舱石”?多名中国政经专家开出了自己的“中国方案”。

桑百川认为,中国应做好三件事:坚定维护多边体制的治理地位、推进G20机制化以及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他解释说:“‘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对外发出的倡议,更应该被建设成惠及各方共同发展的平台,愿意参与进来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商发展大计。”

桑百川认为,中国在参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同时,更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比如“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他说:“未来,我们应当向世界推出更多类似的平台,这将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徐洪才则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好G20等多边机制和主场外交的优势。他指出,2017年G20峰会将在德国举行。

作为前任主席国,中国可在相关议题的延续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今年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两大国际性会议,可进一步将中国的理念、元素、方案融入国际规则中,推动各方形成更多共识,扛起推动全球化的大旗。

赵萍建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策略应“有守有攻”,既关注全球,也注重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和本国利益的保护机制。她指出,对外,随着对外投资高速增长,中国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多,如何保护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应引起重视;对内,中国应利用好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市场换话语权。

赵萍说:“如果能用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电子商务国的这一优势,中国今后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角色时将增加一个筹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应着力于经济治理和安全治理两方面。

他指出,在经济治理方面,考虑到特朗普上台、美国贸易保护色彩日趋浓厚,中国应坚持开放路线,坚持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安全治理方面,中国应当沿“一带一路”拓展。他还指出,中国在向全球治理角色转变过程中应注意两大问题:一是军事和海外事务的卷入必须谨慎;二是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发展和完善不能过度,应保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和经济生活的活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则建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更应激励自身完善好内功。他指出,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升级。

中国应持续加大科研、教育投资,放松过度管制,并吸收全球人才为中国所用。

我国明确提出全球治理什么化 全球治理的历史性

4.什么是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个社会学或国际关系的术语,是指为了解决超出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一问题,而由各国进行政治协商以共同解决的方式。

全球治理并不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因此这一概念有别于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现有各国政府管理机制和力量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的沟通和协调,以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包括冲突、环境、生态、资源、气候等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非一国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