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仁寿塔简介 泉州的清华大学和开元寺的简介
泉州的清华大学和开元寺的简介
泉州师院
泉州师范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的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国际花园城市——泉州市。
现有东海、崇福和诗山三个校区。
东海校区位于晋、洛二水交汇处,携江临海,极目古港沧澜;崇福校区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南麓,倚山俯城,纵览泉南风光;诗山校区南倚高盖名山,北眺鹏峰胜景。
是一所立足泉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为一身,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为一体,师范教育与非师教育并举的新型现代化大学。
学校占地1268亩,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全校教职工1120人,其中专任教师629人。
专任教师中教授 、 副教授24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54人,其中博士(生)57人。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170万元,图书馆藏书120万册,电子图书90万册。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和1个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设置了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全国198所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接受并通过评估的3所院校之一。
学校曾荣获“全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先进教务处”、“省级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等称号。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本科教学为主体,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能创新、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正逐步发展成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开放多元的、多科性地方性教学型大学。
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2005年泉州师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12%,其中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8.29%。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是:200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第二轮评估,并达到良好等级;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批10个硕士点;复办泉州大学。
把我校办成一所同类院校中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本科大学。
正定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
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
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
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
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
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
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
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
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
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
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
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
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
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
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
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
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
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
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
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
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