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思维导图人教版 初二历史思维导图
初二历史思维导图
一、八年级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的思维导图
知识点: 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为什么要侵略中国?答: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书第2页)二、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目的:牟取暴利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三、鸦片的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2、银价上涨“银贵钱贱”清政府以白银收税加重人民负担。3、走私鸦片腐蚀清政府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放任鸦片走私。
清朝的统治机构因受贿放私变得更加腐败。4、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四、禁烟运动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 缉拿烟贩 收缴鸦片 设禁烟局 配制戒烟药丸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的坚强意志。
五、鸦片战争原因: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于是英国决定发动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全面落后于英国)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元 加重清政府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有利于英国的商品输出,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六、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变化)。
二、初二历史下册各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主题结构综述】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至公元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
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史前社会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被阶级社会所取代。
距今五六千年前,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而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基础知识识记】第一单元1、人类的形成和最初的人类社会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其中“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三大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氏族。
2、亚非古代大河流域文明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3、西方古典文明之源雅典城邦的繁荣: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罗马共和国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前后约500年(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与同时期的中国秦朝和西汉一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第二单元1、大化改新:前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至632年他去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西欧封建社会: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宫相实行改革,对贵族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地主,也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西欧城市的再兴:10世纪始,西欧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法国琅城市民城市自治权的斗争最典型。
5、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末,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廷灭亡。第三单元1、希波战争:指的是前五世纪时,波斯帝国发动的三次出征希腊的战争,以希腊取得胜利告终。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3、罗马帝国的扩张:经过多次侵略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4、“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改造之,并将其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5、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人。
在中国生活游历17年。《马可·波罗行记》记述其东方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
【能力情感价值】1、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
倘若背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那么这种爱国情感就会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狂热情绪。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民族情感,是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甚至是人类的公害。
而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2、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拜占庭帝国为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日益衰落下来;再有就是在它辉煌的时候,它在卓越中洋洋自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
(2)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这种启示对我们尤为重要。
3、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同时,这种交往活动也确实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所以,我们要坚持和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流,力避冲突,为世界大团结而努力奋斗。【总体结构综述】 14-16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此,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基础知识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欧洲许多。
三、求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 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gcdzg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gcdzg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gcdzg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gcdzg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四、初一下和初二上的历史知识体系图
七下知识框架第一单元 隋唐盛世1、隋唐的建立2、隋唐的科举制3、隋唐的三个太平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外交关系 民族关系:与吐蕃;与回鹘;与南诏。
外交关系: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的建立概况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3、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过程、表现)4、宋朝的社会生活5、元朝的建立与统一6、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意义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1、明清的建立2、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3、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4、明清反侵略的斗争5、清朝对边疆的治理6、清朝的盛衰7、清朝前期的疆域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下)1、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2、建筑奇观——赵州桥、明长城、故宫、大运河3、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天工开物》、《本草纲目》4、明清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5、唐诗宋词川教版八上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原因、目的、代表人物、起止时间、内容、影响)。

2、戊戌变法(兴起、高潮、内容、结果、意义)。3、辛亥革命(酝酿、爆发、结果、意义)4、新文化运动(原因、兴起、代表人物、内容、影响)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原因、爆发、转折、结果、意义)和gcdzg的成立(条件、标志、意义)2、国民革命运动(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3、人民军队的建立(南昌起义——概况、意义;井冈山会师——背景、概况、结果、意义)4、红军长征(原因、经过、结果、意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概况、结果、影响;西安事变——概况、目的、结果、影响)2、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概况、影响;南京大屠杀)3、国共合作抗日(台儿庄战役——概况、意义;百团大战——概况、意义)4、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内容、意义;抗战的胜利——标志、原因、意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背景、经过、结果;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标志;转战陕北——战术、指挥者、战役;挺进大别山——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
2、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时间、地点、结果、意义。)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1、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家张謇)2、近代社会生活(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娱乐方式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教育(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2、科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3、思想(魏源和严复)4、文化(鲁迅、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