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
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
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此件由7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每张纸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
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模勒即模刻,持交酒茗则是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
可见到九世纪初,印刷术的应用已由佛教咒语而扩大到人民喜欢阅读的诗歌方面去了。
835年前后,四川和江苏北部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拿到市场上去出卖。
当时有人说民间所印历书“已满天下”,可知还不只四川和江苏两地印造。
883年,成都书肆能看到一些“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的书,和“字书小学”,“率皆雕版印纸”……在印刷术发明后的最初二百年内,它已经是人民大众普及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 事。
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
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
唐太宗看到之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
《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
这是中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
从这个资料来分析。
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
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纪的时候,中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