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封建社会不好吗 考场作弊成笑谈,古代封建社会因科考作弊而发生的趣谈有哪些?
考场作弊成笑谈,古代封建社会因科考作弊而发生的趣谈有哪些? 本文乃「 ”我是一颗小小草11”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自从有了封建科举考试,也就有人开始作弊
考场作弊成笑谈,古代封建社会因科考作弊而发生的趣谈有哪些?

本文乃「 ”我是一颗小小草11”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自从有了封建科举考试,也就有人开始作弊。其中最多的恐怕是「 ”夹带”和「 ”小抄”之类的把戏了。有人专门记录了这种作弊方法:「 ”隔年募善书者,蝇头书金泊纸上,每千篇厚不及寸;或藏笔管或置砚底,更有半空水注,夹底草鞋之类;又或用药汁书于青布衣裤,壁泥糁之,拂拭则立见。”还有的是买通监考官,公然带进试场。当然历代都有严格的考场纪律。如果发现「 ”夹带”、「 ”小抄”之类的东西,轻者取消考试资格,重的交刑部议处。对于考试卷子,则更加重视。从武则天时代起就采取了弥封的方法。 封建科举考试 为了防止考官辨出考生的字体,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又设立了专门的「 ”眷录院”,由指定的书吏对试卷重新加以抄录,评卷时仅阅「 ”副本”。同时还实行了「 ”别头试”制度,即让与考官有关系的考生「 ”移试别头”,另换考区以避嫌疑。主考官监考完毕,暂时不能回家,须全部「 ”锁宿贡院”,为的是「 ”杜绝请托”。金朝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开始对考生实行搜身制度,规定如搜出一人可得一金,最多一次竟搜出40多人。然而,这些并未杜绝舞弊现象。北宋末年就出了这样一则趣事:一名龙州(今四川省平武县)考生,一面答卷,一面啃吃面饼。 面饼 因为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考生就餐时间,所以考官不好加以制止。可是,这个考生肠胃似乎特好,吃吃停停,停停吃吃,像是永远也吃不完。细心的考官知道他是南方人,并不喜好面食,为何如此贪吃?很可能是拿饼作弊。于是,开始留神观察。结果看见这个考生答卷时多次看饼,有时在撕饼后凝视半天。考官走过去掰开面饼一看,发现里面藏有用精微小楷书写的宣纸「 ”夹带”,行行工整,字字清晰,极易「 ”择而食之”。考官当即命他把所带的面饼悉数拿出。结果30余张面饼,张张都有字迹。这位考生当即被送交大理寺正堂议处,经严刑审问,他供称与京城开饼铺的一个亲戚共同为之。 面食 科考结束后,该考生与那个亲戚一共三人在贡院门外罚跪示众,围观的人接连不断。当时有人作诗日:面饼如纸颜面厚,内藏机巧食如牛。莫言张口有名利,且看三人齐屈头。这个考生串通亲戚,机关算尽,不料便宜没有捞到,却落得同被罚跪的结局,不仅丢人现眼,也误了自己的前程。与这位龙州考生相比,另一位考场作弊的秀才则更加可笑。明代宣德年间,顺天府举行乡试,绍兴士子郑汝矿也来参加考试。该生才不出众,文章平平。谁知发榜后居然高中第四名!众考生见了,顿时哗然,纷纷具状控告,要求予以严格查处。 古代科考 这事很快让皇帝知道了,立命刑部派人调查。原来郑汝矿觉得此科没有考中的把握,花钱买通了他的同乡俞某,此人时任顺天府书办,正好又担任此科的监考。俞某在金钱的驱使下,胆大妄为,偷着将考生中的优秀卷子裁割下来,换上了郑汝矿的名字。郑汝矿当然高中无疑了。事情查清后,激起了众怒,所有考试的秀才一致要求严办二人。为平息这场风波,礼部把郑、俞二人的功名革去,将其戴上木枷,押至学宫前示众。有好事者见了,写诗加以嘲弄:科场今岁巧多般,头向松皮木里钻。昼渡哪愁江没底,夜行何怕井无栏。霏微细雨衣难湿,料峭轻风颈不寒。只怕蛰虫咸附日,出头容易缩头难。 金钱 你瞧,他们两个戴上木枷后,是多么「 ”好”啊,白天渡水不愁沉人江底,晚上走路不怕掉到井里,小雨天气淋不湿衣服,寒风吹来不会冻着脖子。可是也有难处:只怕是藏在木枷里的虫子出来蜇他时,不管怎样痛痒,也不能缩头躲避。此诗一个「 ”巧”字开头,一个「 ”难”字收尾,幽默风趣,辛辣犀利,很快流传开来,一时众人绝倒。据说郑、俞二人戴枷示众三个多月,这滋味恐怕不大好受。他们费尽心思,投机取巧,却是弄巧成拙,落了个「 ”出头容易缩头难”的结局,真是可怜而又可悲。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