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启示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
《五代史宦者传》论①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②,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③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④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⑤,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注】①选自《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②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③抉:挖出,可灵活译为“搜捕”。④:揪。⑤唐昭宗(李晔)因宦官专权为祸,天复元年(901年),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崔胤写信请朱温发兵迎接昭宗。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凤翔。次年,朱温兵围凤翔。天复三年春,城中食尽投降,朱温尽杀宦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温杀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中:迎合
B、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快:使感到痛快
C、使其一悟,而去之可也 使:让
D、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左右:宦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盖其用事也近而习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①其源深于女祸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②宦者之为祸
D.①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
B.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地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史学家的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3分)
译文
②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