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之力理解者 雲禪?慧明-百年之後再讀《心之力》

火烧 2022-08-02 18:14:42 1037
雲禪?慧明-百年之後再讀《心之力》 《心之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是精髓核心的體現。什麼是心之力?此心即本心,本心本在本源,當全然無我回歸於本然的良知,就滴水入海,無我而無形無相,一滴水一瞬間就擁有

雲禪?慧明-百年之後再讀《心之力》  

心之力理解者 雲禪?慧明-百年之後再讀《心之力》
《心之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是精髓核心的體現。
什麼是心之力?此心即本心,本心本在本源,當全然無我回歸於本然的良知,就滴水入海,無我而無形無相,一滴水一瞬間就擁有了大海的無窮力量,這就是真正的「心之力」,就是人道合於天道。
「心之力」在吶喊、呼籲、感召人人皆當無我回歸於本心,則人人滴水入海,就是萬眾一心!心和心之間沒有了距離和分別,同心同體、同德同願,這就是「命運共同體」!一即一切,一切即是一,一動則一切皆動,一呼百應,眾志成城,天下間唯可見本心、良知,人人正心,「心之力」即是天下之力!
曾幾何時一句「人生」的慨嘆,彷彿涵蓋了我們所有的過去,籠統、潦草,什麼都看不見,更不會有什麼心靈的體驗和靈魂的觸碰,哪裡還有什麼「心之力」。
唯有破謎開悟、明心見性,看清、看透過去、現在、未來,才真正明白什麼是「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隨師修心至今更發現,原來我們每一個不經意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都閃現著某一世的因緣。今生是累世的疊加,人生只不過是萬集、甚至百萬集連續劇中的一集而已……人生一世,不過是生命長河中的看不見的一滴水,宇宙虛空中的一粒塵埃。
在累世濃縮而成的人生里,一言一行、一心一念、一顰一笑……一切相遇和發生背後都是因緣,但這一切如同散落的珍珠,不知何處,有時踩到了、摔倒了才看見,卻原來一直在我們腳下。唯有「心」是串起每一顆珠子的線,唯有「心」可以化解一切,引領一切回歸本源。
曾經的我們無知,只看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片段而已,於是因不明因緣而無明、憤怒、痛苦、怨恨、暴跳如雷……
現在當我看清楚一切都是因緣,每一個瞬間都是濃縮的前世,我的心不由自主一下子沉靜下來,因看破而明白,每一個曾經層出不窮的無拘無束的任性動蕩的念頭安靜了,所有總是油然而生的評判也嘎然而止,心定在那裡了,任何一個瞬間的發生,靜靜地、凈凈的觀看著、感受著一切,直到每一個瞬間慢慢舒展出隱含著的漫長或短暫的因緣,眼淚隨之順流而下……
一句「人生」的慨嘆,涵蓋著我們所有的過去,科學證實生命不息,靈魂不滅。一切都蘊含在我們今世的人生里。
水凈極則形象明,心凈極則智慧生。對於生命,回看生活,反觀內心,原來我一直生活在愛裡面,一直在來自於上天的、身邊的愛的滋潤下成長,原來愛才是唯一屬於生命的永恆的旋律,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天意,原來這才是我們生命本來的樣子。
看見此愛是路過凡俗之後的升華,懂得此愛是來自一切污濁蕩滌的聖潔,心有此愛是淤泥中綻放的蓮,紮根紅塵,心在本源,成為此愛可帶你從地回到天,此愛即是「心」,真心,本源之心。
紅塵即道場,生活即修行,唯「心」是天地的鏈接,一切生命的鏈接。天地之間蒼生萬物皆有心,人為天地之心,所以人在紅塵修心的過程,即是一切眾生從地到天的回歸的過程。
魚兒水中游,人在紅塵修。魚兒離水命歸西,人離紅塵修無期。紅塵即是道場,生活即是修行。
天道、地道助人道,全新的時代來臨了,2018開啟了新紀元。當代的絲綢之路不只是古代的商品交換和文化交流,而是用「心」創建一個無分無別,以德為一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天下大同,同心同德,共歸本源!
天人本合一,天意現中華,「中國夢」、「正能量」、「不忘初心」、「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紅塵修心的引領,都是回歸本源的引領,你讀懂了嗎?你心動了嗎?你真正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嗎?你可體會到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嗎?
此時,耳邊再次響起鏗鏘、激昂的《心之力》: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細微至發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萬物皆為思維心力所驅使。博古觀今,尤知人類之所以為世間萬物之靈長,實為天地間心力最致力於進化者也。夫中華悠悠古國,人文始祖,之所以為萬國文明正義道德之始作俑者,實為塵世諸國中最致力於人類自身與天地萬物間精神相互養塑者也。蓋神州中華,之所以為地球文明之發祥淵源,實為諸人種之最致力於人與社會與天地間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
——2018.8.23
附文:陽明心學對md的影響
儒家文化中,自古孔、孟、朱、王並稱。而王陽明,最具現代性。他以儒家經世致用的心學實踐精神,開啟了嶄新的儒家終極價值觀「三不朽」人生的典範。王陽明哲學觀念為「心即理」,認識觀念是「知行合一」,道德觀念是「致良知」。陽明心學是一個系統的心學實踐價值觀。後人評價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心學在當時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500年來,更是影響了無數的思想先鋒和偉人英雄,先不說陽明心學對思想文化史的影響,單就政治軍事人物,我們就可以列出一大批名單,徐階、張居正、戚繼光、孫承宗、康熙、曾國藩、張之洞、東鄉平八郎、孫中山、蔣介石等等,都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也許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蔣介石一生服膺王陽明,把《傳習錄》作為枕邊書,一生形影不離。他以陽明心學修身和指導作戰,退居台灣後,還把台灣草山改名陽明山。但其實,真正把陽明心學智慧精華學到精熟的還是md。
md年輕時代的學習幾乎都和陽明心學息息相關。
斯諾在他的《md自述》中這樣描繪:
「……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後來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他教授倫理學,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對自己的倫理學有強烈信仰,努力鼓勵學生立志做有益於社會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響之下,讀了蔡元培翻譯的一本倫理學的書。我受到這本書的啟發,寫了一篇題為《心之力》的文章。那時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楊昌濟老師從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高度讚賞我的那篇文章。他給了我一百分。」
md24歲寫的《心之力》,從他的《倫理學原理》批註可以找到如下的字句:「故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國之三綱在所必去,而教會、資本家、君主、國家四者,同為天下之惡魔也。」「大凡英雄豪傑之行其自己也,確立偉志,發其動力,奮發踔歷,摧陷廓清,一往無前……」
md幾乎將王陽明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更是稱其為自己的「傳教之人」,他把陽明心學歸納為兩條——
一在貴我,一在通今。
貴我者,「橫盡虛空,山河大地,一無可恃,而可恃者唯我」;通今者,「豎盡久劫,前古後今,一無可據,而可據惟目前」。
所謂「貴我」,就是指「心即理」;所謂「通今」,就是指「知行合一」。
心即理,既然道理不必外求,那麼一個人專註於自己的內心,專註於完善自我就可以,只要自我成熟完善了,那麼事功不過是水到渠成。這讓md擺脫了早年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宇宙在我心中,我心即是宇宙,更是讓md有了吞吐日月的氣魄。一代偉人的氣象就此成型。在後來md的詩詞中,那種睥睨山河、指點江山的氣勢便是由此而來。面對中國紛亂的時局,也就有了從容不迫的自信。
王陽明曾經說過,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行合一,在md的《實踐論》里反映得更為透徹。他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吃一吃。王陽明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md在《實踐論》中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實踐論》是一篇關於認識論的專著,以「實踐論」為標題,系統論述了認識和實踐的統一關係,突出地強調「實踐」的意義,這與中國的講知行統一、注重踐行的優良傳統,有著直接的繼承關係,是不言而喻。當然,傳統的知行觀在md那裡也已是經過了改造,具有了嶄新的意義,他的知行統一觀的「行」,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知」,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的認識;他的知行統一的模式是:「實踐—認識—實踐」,這是一個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循環往複地不斷前進的辯證發展過程。他把傳統的知行統一觀提高到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思維的高度,把二者融合為一。
md一生涉獵了很多領域,哲學、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但是要說影響md最深的,還是陽明心學,正是有了心學的這兩點基礎,才有了後來的md思想,才有了一代偉人橫空出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