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华野4纵 为使华野走出最低谷,粟裕决定必打一仗,耐心说服不想打的领导

火烧 2022-08-23 23:22:29 1053
为使华野走出最低谷,粟裕决定必打一仗,耐心说服不想打的领导 解放战争爆发一年来,华野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打,被md称之为「 ”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然而自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后

为使华野走出最低谷,粟裕决定必打一仗,耐心说服不想打的领导  

华野4纵 为使华野走出最低谷,粟裕决定必打一仗,耐心说服不想打的领导
解放战争爆发一年来,华野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打,被md称之为「 ”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然而自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后,特别是「 ”七月分兵”后,华野的几仗都没有打好。进入鲁西南的陈唐、叶陶5个纵队「 ”打得极为艰苦,在敌人重兵进攻下,部队频繁转移,一直受敌人尾追,未能摆脱被动”。加之天气等客观原因,5个纵队减员极大,甚至远远超出了打孟良崮战役那样的硬仗恶仗。留在内线的几个纵队打了南麻、临朐战役,由于「 ”轻敌等主客观原因,也打成了消耗战,部队士气大受影响”。 此时,为缓解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压力,加强华野外线兵团统一领导,md和中央军委电令陈、粟速到外线,统一指挥华野外线兵团作战,并尽早扭转战局、恢复士气。 粟裕认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是尽快捕捉战机,打一两个歼灭战。这样,才能有力地配合刘邓,才能迅速打开鲁西南局面,才能恢复部队的士气。 然而,在要不要打的问题上,粟裕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到在纵队以上指挥员中,思想并不一致。 主张打的认为:曾几何时,我们连战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什么样的敌人都敢打,都能打败。如今「 ”反被我们手下的败将追得东奔西跑,真是窝囊”。我们和敌人所处的天候、气象、地形条件是一样的,敌人都能打,我们为什么不能打? 主张不打的认为:敌人密集靠拢,多路尾追,战机难寻;正值雨季,积水甚深,不便机动;没有后方,安置伤员困难;特别是部队减员太多,未得补充,实力大减,不一定有必胜把握。 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有这样的分歧,在思想上的不统一到这种程度,在部队的士气上受这么大的影响,这是华野自组建以来所没有遇到过的。可以说,这是华野成立以来的最低谷。 粟裕经报陈毅同意,决定召开纵队以上领导会议,以统一到底打与不打思想。 会议于9月6日晚上举行。粟裕要求大家充分发扬军事民主,两种不同主张的同志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粟裕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 ”我们外线出击以来,第一次脱离根据地作战,又逢大雨和洪水,确有不少困难,休整一下再打,当然好一些。但是,刘邓大军告急,md电令我们迅速行动,积极歼敌,全力配合刘邓。局部必须服从全局,我们再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尽力争取早打。只有打,才能有力配合刘邓;只有打,才能扭转现在的被动局面;只有打,才能得到补充;只有打,部队才能得到休整。只有打,才能真正统一部队思想”。 粟裕一连说了五六个必打的理由,他的话铿锵有力、头头是道、入情入理。大家终于统一了思想认识。最后,会议一致同意粟裕提出的首先歼灭较弱的整编第57师,然后再视情歼灭整编第5师的作战方案。 会议精神连夜层层传达。大家奔走相告:「 ”陈、粟到前线了,我们要打胜仗了”。 9月7日,沙土集战役打响。此战粟裕以3个纵队的优势兵力,攻歼整编第57师,以3个纵队加1个师的兵力阻击援敌,以1个纵队为预备队。战役只用不到3天时间就歼灭了整编第57师9500多人,其中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以下官兵7500多人,取得了外线出击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华野窝囊了三个多月,这下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华野实行的外线出击,这下终于迎来战略转折;华野存在的思想问题,这下终于依靠胜仗解决。通过沙土集战役的胜利,陈、粟带领华野走出了最低谷。 沙土集战役后,陈粟大军开始挺进预皖苏,开始与刘邓、陈谢大军一起形成「 ”品字型”战略态势,开始与国民党军一争高下的中原逐鹿。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