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被贬三次 古代被貶到蠻荒地區的官員為什麼不辭職?

火烧 2022-05-14 09:41:29 1044
古代被貶到蠻荒地區的官員為什麼不辭職? 歷史上很多著名文學家、政治家都曾遭遇過貶官,甚至有很多被貶到當時極為偏遠荒涼的地方。比如唐朝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今貴州黔陽),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和海南儋州等。雖然

古代被貶到蠻荒地區的官員為什麼不辭職?  

歷史上很多著名文學家、政治家都曾遭遇過貶官,甚至有很多被貶到當時極為偏遠荒涼的地方。比如唐朝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今貴州黔陽),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和海南儋州等。

雖然這些牛人在被貶途中留下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在流放地大多都能造福一方百姓,帶動當地的文化發展,但他們被貶時無疑是很痛苦的。

那麼,這些被貶官的人為什麼不直接辭職回家,免受貶官之苦呢?

無非是以下原因:

1.被貶也分很多種。

首先需要弄清楚,貶官和流放是不一樣的。貶官只是被安排到遠離京城的地方做官。而流放是對罪犯的一種懲罰。李白晚年是被流放夜郎,而蘇軾也一直是被貶官。

被貶官是可以辭官不幹的,而被流放的人則不能。本文討論的是貶官,而非流放。

其次,朝廷把一個人貶官一般是不會明說的。只是把官員趕出權力中心,讓他們到地方上做官,朝廷肯定說讓你去地方歷練幾年,有時還會明升暗降(有的地方官品級也很高)。是不是被貶官,當事人心裡最清楚。

玄武門之變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作為李淵的心腹,就被明升暗降,從京城貶到荊州做都督。

朝廷不明說,表面上還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好意思辭官?

蘇軾一生足跡地圖

2.等待官復原職。

古代朝廷裡政治鬥爭激烈,比如唐朝有牛李黨爭,宋朝有新黨舊黨之爭,明朝有東林黨與閹黨之爭等。很多官員都是因為鬥爭失敗或受到牽連而被貶官的。

由於政局是多變的,這時被貶的官員就會默默忍受,等待政局的變化。一旦政局出現變化,馬上就能官復原職,甚至獲得升遷也未可知。

3.儒家思想的影響。

古代讀書人都是孔子的學生,儒家思想教育官員,要以天下為己任,為君王分憂。

被贬三次 古代被貶到蠻荒地區的官員為什麼不辭職?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儒家知識分子是很抗壓的,即使遭遇多次打壓,很多儒家知識分子依然樂觀看待世界,為君王為國家著想。不管在哪裡做官,都能按照儒家思想,在地方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4.沒有其它更好的工作機會。

在古代,讀書就是為了通過考試來做官,做官幾乎是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

如果一個人被貶就辭官回家,那他只能回家種地或者經商。種地收益太少,顯然不符合讀書人的期望。古代商人地位低,經商環境又太差,也不是理想的工作崗位。

5.家族希望,家鄉的希望。

古代大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夠讀書識字,而能夠通過科舉考試做官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一個人通過科舉考試後,不但是家族的榮耀,家鄉也感覺很有面子。一個家族能出現一個做官的人通常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做官的機會來之不易,不可能輕易辭官。

6.官員俸祿高。

在古代多數朝代,官員的收入都是挺高的。明朝和清朝雖然官員工資低,但灰色收入絕對不少。

即使被貶官,也還是朝廷官員,收入雖然減少,但仍然是普通百姓比不了的。

7.無法辭職。

古代高階官員是無法隨便辭官的,一旦當官就必須一輩子為皇帝服務,直到年老多病,幹不動了,才請求皇帝允許告老還鄉。

歡迎關注,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