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语成谶造句 此人杀人无数,被老师一语成谶,遭部下13枪打死,死前留下十二字
此人杀人无数,被老师一语成谶,遭部下13枪打死,死前留下十二字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清末中国首都在北京,因此清政府对北方的控制力较强,而对南方各省控制力比较弱,尤其是两广地区,因此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

此人杀人无数,被老师一语成谶,遭部下13枪打死,死前留下十二字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清末中国首都在北京,因此清政府对北方的控制力较强,而对南方各省控制力比较弱,尤其是两广地区,因此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广东毫无疑问成为了革命党的根据地。而革命党占据广东之后,在潮州处决了一个人,那就是陈兆棠,处决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滥杀过多,陈兆棠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 陈兆棠这个人的出身并不一般,从他的父亲和老师就能够看得出来,父亲陈士杰是曾国藩的幕僚,而老师是清末大儒王闿运。作为晚清名臣的陈士杰自然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把几个儿子都托付给了王闿运管教,因此陈氏子弟都十分杰出。陈兆棠虽然也是才华杰出,但是在科举考试之中却始终无法成功。 因此在1889年放弃了科举,而是花钱捐了一个五品同知衔,去四川兴文县做了个知县。不过陈兆棠实在是命途多舛,还没上任就遭遇父母双亡。1895年,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年份,这一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清朝割地赔款。而对于陈兆棠来说却是仕途开放的一年,服丧满期的陈兆棠得以大展手脚。 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制定法规,修建书院,剿灭盗匪。1899年,成都知府刘心源一眼就相中了擅长剿匪的陈兆棠,任命他到匪患严重的崇庆州去剿匪。而陈兆棠信奉「 ”乱世当用重典”这一法则,一年之中足足杀了三百人,可见陈兆棠的手段之残酷,不过毕竟是剿匪,因此顶多算是一个类似于张汤的酷吏。 而陈兆棠真正发迹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两广总督岑春煊,岑春煊是和袁世凯南北称雄的一代猛人。岑传宣和陈兆棠两个人都很聪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各地百姓争相捣毁教堂,而陈兆棠和岑两人都对教堂进行保护,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 1902年岑传宣调任四川总督之后就把陈兆棠给叫了回来。第二年岑传宣被调任两广总督,而陈兆棠也继续跟着岑春煊到了广东。广西由于天灾人祸因此盗匪四起,岑春煊就让陈兆棠组织桂阳子弟兵千余人剿匪。而陈兆棠带兵身先士卒,一举扭转了整个广西战局,1905年广西全省盗匪肃清,陈兆棠成为岑传宣手下的第一军事强人。 而陈兆棠也从一个文官变成了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战争毫无疑问将陈兆棠性格中的暴力因子迅速放大。随后岑春煊将他提拔为惠州知府,专门负责清乡活动,而这一次调任也成为了陈兆棠的最后一次调任。当时不仅是广西盗匪严重,广东同样不堪重负,所以陈兆棠「 ”乱世用重典”自然得到了贯彻和实施,陈兆棠决心大展手脚。而陈兆棠在惠州担任知府期间,一共杀了多少人呢? 根据惠州县志记载,陈兆棠大概在惠州杀了几万人,当陈兆棠嗜杀的消息传到了恩师王闿运的耳朵里,王闿运摇摇头,觉得陈兆棠杀人太多会遭报应。不久王闿运的说的话一语成谶,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陈兆棠被自己潮州府的革命军抓了起来,革命军将其判处枪决,对着他的胸口打了足足十三枪,陈兆棠的胸口被打了一个非常大的窟窿。传闻陈兆棠死前留下一句话给亲属「 ”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 喜欢的不妨点赞 收藏 评论 转发一条龙,没点关注的点个关注哦,我会持续更新的;作者的其它内容也很有意思哦。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