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4一6岁成语故事 捉捕妖精成语故事_成语“捉捕妖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火烧 2021-08-05 14:47:01 1087
捉捕妖精成语故事_成语“捉捕妖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史记·周本记》: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涅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

捉捕妖精成语故事_成语“捉捕妖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史记·周本记》: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涅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

周宣王四○年(公元前七八八年)的时候,市井间谣传周朝的大好江山将会毁在一个女妖精手里。周宣王向来英明有道,但无意间听到这个传闻,竟乱了手脚。他派谴一个名叫杜伯的大臣去捉捕妖精,把有嫌疑的女人全都逮来治罪,因而使许多无辜的女人遭到了迫害。

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七八五年(周宣王四三年),这位对妖精心怀恐怖的天子作了一个梦,梦里尽是妖精的影子。他从梦里惊叫醒来,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第二天临朝的时候,他问杜伯:“妖精的事办得怎么样了?”杜伯是个敦厚笃实的人,他既不乱置人于死,也不相信真有什么妖精,这三年来,他早就把这个没有道理的命令放诸脑后了。这下天子既然问了他,他就说:“有几个有嫌疑的女人早就杀了。如果再继续搜捕,一定会弄得鸡犬不宁。那叫全国的老百姓怎么安心过活呢?所以我就没再往下办了!”

周宣王听了这番话,大发雷霆,怒喝着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不服从我的命令,我要你这么不忠心的人干什么?”随即对武士们说:“把他推出去斩了!”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一个个吓得脸色发白,其中有个大臣叫左儒,他赶紧上前拦住武士,对天子说:“不能杀,不能杀呀!”其他畏畏缩缩的大臣们见状,都瞪大了眼睛注视左儒。周宣王说:“唐尧的时候闹过很多次水灾,成汤的时候闹过七年旱灾;但唐尧和成汤还是被视为贤明的君王,而名留青史。天子把杜大夫杀了,全国老百姓势必真以为有了妖精,而惶惶不可终日。这件事如果传到列国诸侯耳里,一定会当它是笑柄。我央求天子还是铙了他吧。”

周宣王鼻子里哼了一声,说:“我知道你是杜伯的朋友,果然,你把朋友看得比君王还重要!”左儒说:“要是君王对,朋友错,我无论如何也得顺着君王;要是君王错,朋友对,那我就得站在朋友那一边了。”周宣王勃然大怒,高声嚷着:“你找死吗?竟敢顶撞我!”那些愣在一旁的大臣们都替左儒捏把冷汗。但左儒本人可毫不在乎,他挺一挺身子,说:“大丈夫不能因为贪生怕死,而故意是非不分。杜大夫并没有犯下死罪,天子如果把他杀了,天下的人就会说您不对。”周宣王不理他,仍然坚持非杀杜伯不可,左儒就说:“好吧!天子既然非杀他不可,干脆请您把我也一块儿杀了吧!”

左儒这种不畏生死的精神,很令周宣王佩服;而那个杜伯,不发一语,反而惹得周宣王火冒三丈。周宣王对左儒说:“用不着你多嘴!”随即转身对武士们说:“把杜伯斩了吧!”武士们就把他推出去杀了。

4一6岁成语故事 捉捕妖精成语故事_成语“捉捕妖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左儒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就在当晚自刎而死。

周宣王获知左儒自杀的消息,有点儿过意不去。他想,实在不应该杀杜伯,就为了自己一时气愤,竟死了两个大臣,真是太糊涂了。

又过了三年(周宣王四六年),有一天,周宣王带着弓箭,跟诸侯们凑热闹一起去打猎,玩得十分尽兴。傍晚,在回宫的路上,周宣王因为太累了,脑袋发胀,胸口也有点痛,不知不觉竟打起盹儿来。忽然看见迎面来了一辆小车,车上站着两个人,穿戴着大红的衣帽,拿着大红的弓箭,向他射来。周宣王定睛一瞧,一个是上大夫杜伯,一个是下大夫左儒。他正想喝退他们,心窝上却已经中了一箭。周宣王大叫一声,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是个梦。回到宫里,他就病倒了,病情严重的时候,他一合眼,就恍惚看见杜伯和左儒站在他跟前,他的心绪更加不宁,过不了几天就死了。临死时,他还真以为是因为没有逮到妖精,自己才给冤魂捉去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川皆震”的前五年,描写了周朝气数将尽,市井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的场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