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哪些 成语: 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以德报怨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599 成语: 以德报怨 注音: |ˇ ㄉㄜˊ ㄅㄠˋ ㄩㄢˋ 汉语拼音: yǐ dé à

成语: 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以德报怨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599 成语: 以德报怨 注音: |ˇ ㄉㄜˊ ㄅㄠˋ ㄩㄢˋ 汉语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参考词语: 报怨以德, 德以报怨 反义: 以牙还牙, 以血洗血, 以怨报德释义: 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语出《论语.宪问》。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Emoji符号: 以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以德报怨”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论语》一书是由孔门弟子记录而成,内容是孔子自述或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间相互问答的话。〈宪问〉篇中有一段论述谢恩报怨的方法。有人问孔子:用恩惠来回报仇恨,你觉得怎么样?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来回报仇恨,那用什么来回报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对待仇人,除非别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此外,在《礼记.表记》中也记载了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及「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这些话也是在讨论谢恩报怨的方法。「以德报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典源: #《论语.宪问》1>或曰:「以德2>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3>,以德报德4>。」 〔注解〕 (1)典故或见于《老子.第六三章》、《尸子》。 (2)德:恩泽、恩惠。 (2)以直报怨:用正直之道回报怨仇。见「以直报怨」。 (2)以德报德:别人用恩惠待我,我也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见「以德报德」。 〔参考资料〕 ■《老子.第六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尸子》(据《太平御览.卷四○.地部五.太行山》引)夫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书证: 01.《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源) 02.《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部解》:「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03.《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及成人……每欲以德报怨。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04.《周书.卷三七.韩褒列传》:「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05.《宋史.卷三九六.史浩列传》:「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 06.《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伯,你平日常讲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怎的此时自己,又以德报怨起来?」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使用类别】用在「宽厚待人」的表述上。 【例 句】 <01>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动,悔不当初。 <02>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03>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十分钦佩。 <04>面对这种十恶不赦的罪人,你居然还想以德报怨,真是匪夷所思! <05>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何不彼此以德报怨,将往事一笔勾消? <06>我们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他们亟需帮助时雪中送炭,终于赢得世界各国同声喝采。 成语接龙“怨”字开头的成语
“以”字开头的成语
“怨”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以德报怨。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以德报怨。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以德报怨”分成的单字详解:
以, 德, 报, 怨。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