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朱由检如何登基,朱由检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和朱由校什么关系
信王朱由检如何登基,朱由检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和朱由校什么关系
朱由检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和朱由校什么关系?
八月,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招说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字魏良栋为东安侯。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八月十一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信王朱由检随即(八月二十四日)登基,年号崇祯。同年十月,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十三陵之德陵。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次年正月初一癸亥(1628年2月5日),改年号为“崇祯”。
扩展资料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由检
明朝信王是第几带皇帝
信王,即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朱由检(1610-1644)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南明的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唐王谥为威宗。清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朱由检生,为明光宗朱常洛之第五子,母贤妃刘氏,早薨。1622年(天启二年),封信王。1625年(天启五年),入信王府。
1627年(天启七年)8月,朱由校病逝,无子嗣,遗诏令信王朱由检即位,即明思宗。
明朝信王的封地在哪?有没有就蕃?
信王是崇祯帝朱由检吧。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封他的弟弟朱由检为信王,信王府在北京,没有指定封地,官方上没记载他的封地,野史上说河南信阳附近。被封为信王时朱由检12岁,明朝的亲王须成年结婚后去封地,他一直没有就藩。因为其兄天启帝比较喜欢他,迟迟不叫唯一的弟弟离开自己去封地,而且天启帝一直没有子嗣,需要有近亲留在身边以备不测。1627年明熹宗死后,信王朱由检继承帝位,年号崇祯,这年他17岁。
历史上的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人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扩展资料:
中国明代末代皇帝。即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七年,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天启以后,明朝统治阶级全面腐朽,社会生产凋敝,满洲后金政权日益强大,农民起义方兴未艾。
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灭亡,他力图振作,先后起用袁崇焕、孙承宗等督守辽东,又以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等镇压农民起义。增派三饷,增加田赋以筹措军饷,因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又大大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危机。
朱由检性格多疑,刚愎自用,驭下苛刻寡恩。在位期间,频繁更迭阁部臣僚,诛杀督抚大吏。
崇祯三年(1630)以“谋叛罪”枉杀抗清名将袁崇焕后,日益倚仗宦官,政治更为腐败。此后满洲贵族军队多次越过边墙深入河北、山东等地,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主力的农民起义更是日兴月盛。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明王朝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朱由检
张嫣皇后和崇祯朱由检是怎么相识的?
张嫣皇后和崇祯朱由检两人认识是在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7年,天启皇帝由于常年做木工,加上魏忠贤把包括张嫣皇后在内的天启的所有妃子生的皇子全部毒杀,心情十分抑郁,得了病。魏忠贤毒杀皇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天启皇帝智商低不管事,好操纵,换了个皇子当皇帝就没那么顺利掌权了。
张嫣皇后因为痛失爱子,十分痛恨魏忠贤。天启七年,朱由校要死的时候,她一直在劝天启不要信任魏忠贤,而是把信王朱由检叫进宫传他皇位。天启听了她的,叫了弟弟进宫传位,当时朱由检以为是魏忠贤的阴谋,推辞不受,张嫣皇后在旁点头致意,朱由检才接受传位。这一切都瞒着魏忠贤,等他得知天启驾崩,想另找容易操控的继承人已经晚了。
崇祯继位的第一天晚上,张嫣皇后给了他个忠告:“千万不要吃宫里的东西。”所以崇祯的食物都是自己带在身上的大饼,避免了魏忠贤的下毒谋害。此后崇祯与魏忠贤虚与委蛇,最终成功铲除了这个恶贯满盈的权阉。
明朝的信王只有朱由检吗
是的。中国古代获封信王爵位的有11人,包括唐朝李瑝、李憻,宋朝赵榛、赵璩、赵世开、赵祉、赵昺、吴璘、杨其姓,明朝朱由检,太平天国洪仁发。
但明朝信王只有朱由检一人。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是否真如《明珠游龙》里有个妹妹(或表妹)张婵并嫁与信王朱由检?
没有 电视剧虽然按照历史来拍 但是还有很多虚构环节 如果真有妹妹 野史或正史都应该有记载 就像霍云歌 是个虚构人物
周皇后,1644年明亡之际自尽殉国。 袁贵妃,1644年明亡之际自尽却未死。清朝入关后,后由清廷赡养其终身。 田贵妃,田秀英,宠妃,1642年病死。与崇祯帝、周皇后葬昌平天寿山思陵。 (以上三位详细事迹见各自单独词条) 王顺妃,原为选侍,因血崩症病逝,追封为顺妃。 王妃(第一)、王妃(第二)(根据《国榷》记载,有两位妃子都姓王,封号不详) 刘妃、方妃、 沈妃(见于《国榷》) 是怎样(61)他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