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书李白传 哈金新作《通天之路:李白傳》 | 英語世界第一部關於李白的傳記
哈金新作《通天之路:李白傳》 英語世界第一部關於李白的傳記 放浪的天才,凡人的悲喜。作家哈金飽蘸鄉愁,帶給我們一個可感可親的李白。《通天之路:李白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通天之路:李

哈金新作《通天之路:李白傳》 | 英語世界第一部關於李白的傳記
放浪的天才,凡人的悲喜。作家哈金飽蘸鄉愁,
帶給我們一個可感可親的李白。
《通天之路:李白傳》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0年2月出版
《通天之路:李白傳》從李白富於傳奇色彩的身世講起,童年入蜀、青年出蜀,兩次婚姻,李杜友誼,壯年干謁,老年流放,客死他鄉……既寫出了天才成長過程中的浪漫與揮灑,又寫出李白一生的種種挫折與苦惱,尤其是在飽覽祖國名山盛景的同時,又在功名夢想與求仙情懷之間經歷著內心的徘徊與撕扯……敘述如金線串珠,將李白的不朽詩篇穿成一串璀璨的珠鏈,加上著者結合唐代歷史、李白名篇對其經歷與情感展開的推演想像,使得詩作與傳主形象交相輝映,產生奇妙的閱讀快樂。
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傳》是英語世界第一部李白傳。本書博採眾長,對待史實態度嚴謹,對詩歌的闡釋又別有洞天,充分體現了一位後輩詩人對前輩詩人的景仰和傾慕,也體現了海外遊子對祖國文化的眷戀和揮之不去的鄉愁。譯文流利暢達,雅俗共賞。
文 | 哈金
他有好多名字。在西方,他是Li Po,他大多數翻譯成英文的詩歌都署這個名字,有時也拼寫成Li Bo。在中國,李白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一生中(七〇一年——七六二年)還有其他幾個名號——李太白、青蓮居士、李十二。李十二是家庭昵稱,因為李白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十二,他的親朋好友和同代詩人偶爾會這麼稱呼他——有人甚至為他寫詩就題名為「寄李十二」。李白在世時,詩名就已遠揚,欣賞他的人稱他為「謫仙」。他去世後的一千兩百多年中,人們也尊稱他為「詩仙」。因他愛酒、常醉酒,又有「酒仙」之稱。至今仍常聽說李白的現代崇拜者們沿著詩人昔日浪跡的路線也遊歷數百公里,像是一種對藝術家的朝聖之旅。當代不少酒類飲品以李白的名字命名,甚至很多其他產品也打著詩人的名號,旅館客棧、餐廳食府、寺廟,甚至工廠企業的招牌上,都可能赫然出現「李白」這兩個字。
在英文中,除了「Li Po」外,他還有過另外兩個名字,Li T』ai Po和Rihaku。前者是他父母給他起的名字李太白的音譯。後者是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在《華夏集》(Cathay,他的中國古詩翻譯集)中對李白的稱呼。這是因為美國學者厄尼斯特·芬納羅薩(Ernest Fenollosa)在日本學習時,筆記中有從日文翻譯成英文的中國古詩,龐德從這些筆記中整理出《華夏集》。龐德對李白《長干行》的較為自由的翻譯,被收入很多教科書和詩文選集中,成為現代英文詩歌的傑作。它也成為龐德的代表作之一——如果不是他最知名的一首的話。接下來,為了保持本書的一致性,我們將一直使用「Li Bai(李白)」這個名字。
關於李白的死有幾種說法。在他去世後的數百年中,有人認為他已成仙,根本沒死,不時有人聲稱自己遇見過他。學界對李白去世的日期和原因確實也沒有定論。七六四年一月,剛即位的唐代宗以左拾遺一職宣李白入朝。左拾遺是一種朝廷諫官,雖無實權,但負責指出皇帝的疏漏,這對當時任何一位正直有擔當的文人來說,這一任命都體現了皇帝對他極大的欣賞和信任,應該感到聖恩浩蕩——對李白來說,也是部分恢復了他在朝廷上曾經有過的光榮尊貴。那時李白應該住在安徽當塗,但聖旨到達時,當地官員卻四處尋之不見。過幾日才弄清李白已經去世一年多了,至於去世具體日期和死亡原因,似乎無人知曉。因此,儘管李白生前頗具盛名,離世時卻悄無聲息。我們只能說李白於七六二年左右去世。
然而,對李白的崇拜者們來說,如此無名的死亡讓他們無法接受。他們猜測原因、編造故事,要麼符合李白一貫的浪漫詩人形象,要麼聽起來像他動蕩人生的合理結局。一說,他死於醉酒——他的確終生嗜酒。又有人說,他得了慢性膿胸症,最後胸肺化膿穿孔而死。皮日休(八三八年——八八三年)在其《七愛詩》中首次提到李白的肺部疾病:「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在李白暮年,貧窮與酗酒確可使他肺部病情惡化。這些說法雖無實據,倒還可信。第三個版本就離奇了:在這個故事中,李白泛舟河上,喝得酩酊大醉,開始追逐水面上的月亮。為了捉住那不斷晃蕩的圓形倒影,竟一頭栽進水裡淹死了。
這一場景有些許自殺的意味,故事也過於浪漫凄美,令人難以相信。但大眾喜歡這個版本——因為李白確實熱愛月亮,就像他詩歌中一再表現出的那樣。李白從小對月亮就很嚮往。他在《古朗月行》中寫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大量使用月亮意象的第一人,他不斷讚美月亮的高潔、純粹與永恆。他想像月亮是一方神仙居住的祥瑞凈土,到處是神獸仙草和仙人們的私人寵物。中國古代信仰不太分離神性與人性,人們想像中的天堂似乎只是人間的升級版:風景、建築、人物都類似,只是更神奇。任何人只要修鍊得當,並假以時日與誠心,最後都可能得道成仙——中國很多廟宇里至今都供奉著這些地方神祇。他們本屬人間,後來成為不朽,升到了天上,擁有神奇的法力,有點像西方的超人。
李白詩歌中的月亮也與家和故土有關:無論一個人身處何處,月亮都恆久不變、一視同仁地照耀眾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因此,李白撲向水中之月,也符合他畢生的願望,似乎成全了其得道成仙的夢想。李白的某些同代人認為他前世是一顆星,則回歸水中月,李白也如同回到了他原本所屬的仙界。十一世紀《新唐書》中那篇簡短的《李白傳》中寫道:「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長庚星也叫太白,所以李白的字是太白。
李白的崇拜者們對這個被月光照耀的死亡故事津津樂道。儘管他們知道這可能不是真的,但幾百年來,他們在自己的詩文中不斷地描述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至今仍有李白的欣賞者相信這個傳說。一位當代學者寫道,李白「跨在一條鯨魚背上隨波逐流去了……」。這個朝向天空的飛升對絕望、醉酒的詩人來說,也許正是他最後的渴望,如此李白終於可以回歸他所來自的仙界。這種浪漫化傾向顯示了學術界李白研究的一個特徵,即不少結論是來源於故事和傳說。因為人們希望李白生也不凡,死也不俗,所以將他撲月的傳說一直保留了下來。
然而,不管人們在想像的世界中多麼神化李白,當詩人還在世,並被判處流放時,一個清晰的聲音還是相對準確地描述了李白的一生。他忠實的朋友杜甫在《夢李白》中如此感嘆道: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哈金,1956年出生於遼寧省金州。1993年於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獲得英美文學博士學位。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現為波士頓大學講席教授,主要教授小說創作和遷徙文學。
1990年開始用英語寫作,至今在美國出版了四部詩集,四部短篇小說集,八部長篇小說和一部論文集。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長篇小說《放歌》將由神殿出版社出版。
| 往期精選 |
很赞哦! (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