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庄子 得意忘言三个层次 得鱼忘筌

火烧 2022-08-12 07:53:06 1078
得鱼忘筌 【成语名字】得鱼忘筌 gt 【汉语拼音】dé yú wà g quá gt 【成语解释】 gt 筌,捕鱼用的竹器。“得鱼忘筌”指捕到鱼后,便忘掉了捕鱼的器具。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语出《庄子.
庄子 得意忘言三个层次 得鱼忘筌

得鱼忘筌  

【成语名字】得鱼忘筌>【汉语拼音】dé yú wàng quán>【成语解释】> 筌,捕鱼用的竹器。“得鱼忘筌”指捕到鱼后,便忘掉了捕鱼的器具。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语出《庄子.外物》。后亦用“得鱼忘筌”比喻人在达到目的成功后就忘掉赖以成功的手段或凭借物。>【成语典故】> 《庄子.外物》>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成语注解】> 1、荃:通“筌”。捕鱼的竹器。> 2、蹄:捕兔的器具。> 3、得意而忘言:不拘泥于字句言辞,既得其意,则忘其言。见“得意忘言”。> 4、 安:何处、哪里。>【成语出处】> 1、《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2、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一九首之一四:“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3、《景德传灯录.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悟理而遗教,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 4、宋.华岳〈诉董寺丞〉诗:“投鼠固知当忌器,得鱼谁敢便忘筌。”> 5、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五出》:“愿他独占魁选,荣显。母妻封赠受皇宣,门楣显,姓名传。得鱼后,怎忘筌?”> 6、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后之人未有不学古人而能为诗者也。然而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人在达到目的成功后就忘掉赖以成功的手段或凭借物。> 使用类别    用在“背信忘义”的表述上。>【得鱼忘筌造句】    > 1、我们要懂得感恩,不能得鱼忘筌,过河拆桥。> 2、他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3、他功成名就后,竟得鱼忘筌,不承认曾经带他入行的师父。> 4、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5、你出的两本书,都是我们帮忙校对完稿的,现在竟然得鱼忘筌,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近义词】忘恩负义,卸磨杀驴,兔死狗烹,得兔忘蹄,过河拆桥>【反义词】饮水思源>【参考词语】:忘筌得鱼>【汉语拼音】:wàng quán dé yú>【成语解释】:即“得鱼忘筌”。见“得鱼忘筌”条。> 1、晋.何劭〈赠张华〉诗:“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2、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二六出》:“他是好生的忘筌得鱼,明犯着再娶停妻。” >【参考词语】:鱼得忘筌>【汉语拼音】:yú dé wàng quán>【成语解释】:即“得鱼忘筌”。见“得鱼忘筌”条。> 1、唐.刘知几〈读汉书作〉诗:“一朝逢运会,南面皆王公。鱼得自忘筌,鸟尽必藏弓。”>【得鱼忘筌的】> 筌,是竹编的鱼笼,用以捕鱼。蹄,是捕兔用的网子,即是兔罝。庄子用筌和蹄比喻为了达成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捕捉鱼和兔才是猎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经捕捉到鱼,那筌就没有用处,已经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这两者就可以抛弃不用了。同样的,言论和著作是用以阐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认为天地间的至理,并非言语文字所能传示,所以主张人不可拘泥于语言文字之中,一旦通达道理,就应该舍弃这些外在的形式。后来“得鱼忘筌”这句成语被用来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来比喻人在达到目的成功后就忘掉赖以成功的手段或凭借物,有背义忘恩之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