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大佐不怕将军 二戰中,爲何日軍官兵對大佐一職非常嚮往,大佐的權力有多大
二戰中,爲何日軍官兵對大佐一職非常嚮往,大佐的權力有多大
二戰中,相較於其他參戰國,日軍的軍隊系統和軍銜系統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各國軍隊通用的是班、排、連、營、團、旅、師、軍這樣的配置,而日軍則是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這樣的配置,指揮官配置方面與其他國家大致一樣,但依舊有不同的地方,就拿題目中的大佐一職來說,其權力可大可小,主要看其擔任的是什麼職務。
在舊日本軍隊中,軍銜爲大佐的人可能擔任的職務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由於參謀系統與作戰系統不屬於同一個系統,所以參謀長的權力就要大上很多,拿師團參謀長來講,舊日本軍隊中師團長的軍銜一般爲中將,而旅團長的軍銜則一般是少將,但這裏軍銜爲大佐的師團參謀長其權力就要比佩戴少將軍銜的旅團長大上許多,而職務爲旅團參謀長的軍官其權力又要比同是大佐級別的聯隊長的權力大。
在日本出版的舊日本帝國《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一書中,只有大佐軍銜的師團參謀長也位列將官序列,由此可見,擔任師團參謀長一職的佐官軍官也可以被看做是“准將”,但其他未擔任此職務的佐官則不被看做“准將”,這就是職務帶來的權力提升。如果想有一個清晰的對比的話,那就是與同時期的其他國家軍隊相比,聯隊長相當於“上校”軍銜,旅團參謀長則相當於“大校”軍銜,師團參謀長則相當於“准將”軍銜。
至於如何達到這一級別,普通士兵就不用想了,因爲只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出來的人才有可能到達這一級別,普通士兵能達到的高度是伍長、曹長、軍曹,最多到達准尉這一級別,至於大佐想要再升一級成爲實質上的將官,也相當困難,如果只有陸軍士官學校這一個學校背書,那除非這些大佐們能拿到天大功勞才有可能晉升,但如果是出身陸軍大學或者海軍大學,那就不用操心了,因爲畢業出來就算是進入日本軍隊核心隊列裏頭了。
拿日軍參謀本部出身於陸軍大學和海軍大學的佐官來講,別看只是佐官參謀,但日軍的軍事進攻計劃幾乎均是由他們制定,那些派遣軍中的將官只有聽令的份,哪有反駁的餘地,再比如大本營中的參謀黑島大佐,敢和南雲吹鬍子瞪眼,敢和聯合艦隊的參謀長對着幹,這便是出身陸軍大學和職務所能帶來的權力,所以在日本軍隊中,大佐一職權力小的只能指揮一個聯隊,權力大的能參與整個日本軍隊軍事戰略的規劃。
至於那些出身陸軍士官學校或者海軍兵學校的大佐們,只有戰功是晉升的唯一渠道,這便是日軍大佐敢於私自行動甚至直接挑起戰爭的原因,拿七七事變中的一木清直大佐來說,爲了晉升,領命去瓜島與美軍作戰,最後全軍盡沒。所以,二戰中,日本普通士兵就不要夢寐以求大佐這個職位了,至於出身陸軍士官學院的軍官們,達到大佐這一步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但要謀上師團參謀長這一職位競爭就比較激烈,這裏還要涉及到出身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