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工作科研人员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火烧 2021-10-20 05:21:56 1079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英盛观察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英盛观察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除了个别纯理论的研究。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候需要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且有时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在社会效益显示出来之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从高到低有四种层次的方法。本文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可能不同。另外本文所说仅为一般情况,特例也不少见。例如袁隆平的论文可能不太好,但我认为他是中国无数不多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为社会创作了巨大的财富。
第一种方法是同行评议。直接看他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其学术价值,这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要能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判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自己和作者是同行,最好是小同行;二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相比更高,最好是高一个等级,至少是相当,无论如何不能差太远。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能力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你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的越多,评价就越准确。这也是期刊选择审稿人的依据,所以能被著名期刊选为审稿人、编辑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对于基础知识尚有欠缺,对选题的重要性、新颖性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和外行,或知之不多的研究生而言,是无法对一篇文献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评价别人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参考别的专家对该文章的同行评价的意见的。同行评价,即使是本领域的权威的评价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是正确的概率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那么如果用同行评价的方法去评价爱因斯坦,如果请的不是那看的懂的三个人,结果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胡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水平远不及爱因斯坦。当然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对于权威的否定,至少要清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
第二种方法,是看SCI论文的被引次数。这个虽然麻烦点,但是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SCI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方法,尤其是查找某个作者发表了哪些SCI收录的论文及被引用了多少次的方法。具体的来说,进入SCI数据库(WOS), 这是它的主页网址::apps.isiknowledge./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KgOAf843Jpb6joALn&preferencesSaved= 在主页正中可以看到一个“author finder”,单击,进入作者查找页面,然后在第一个方框里面输入作者的姓(中国人为汉语拼音),例如检索王晓东的,则姓为:Wang, 第二个方框输入名的首字母X,第三个方框输入D,如果是单名就不需要输入第三个方框了。然后点击next,确认作者姓名的缩写,next,选择研究的领域,生物医学方向一般选择“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next,选择作者单位,完成即可。在查找到的结果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引文报告”(英文界面是create citation report),即可看到如下的页面:
其中最左侧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右边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有多少次被引用。右侧的文字说明,Results found:76,表示一共有76篇SCI论文;Sum of times cited 18618表示总被引次数为18618;此外还可以看到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统计指标。此外,由于有些人通过大量不适当的自引来提高指标,可以通过点击右侧“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查看去除自引后被引次数有多少。
一般的教授是什么水平呢?我查过一个博导,被引次数九十几次,估计国内教授差不多就是几十到一百多次吧!做的好的,例如国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般是五六百多次,正教授,一般是几千次。据说国内院士是一千次左右,但我没有查过。我查的不多,样本量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
用被引次数来评价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的领域之间不能简单相比,热门领域自然会比冷门被引次数多,此外还要注意看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
要想查全查准并不容易,主要是用于WOS数据库采用的是姓名的缩写,所以重名的很多。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作者的简历选取合适的单位,但是如果同一单位也有重名者,或者作者发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姓名缩写就难以查全查准了。还有有时中国人并不以正常的姓名缩写的形式发表论文,所以最好通过作者本人提供的reference查看作者姓名的具体缩写形式。
第三种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档次。SCI论文用的是国内常说的影响因子,即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国内非SCI收录的期刊一般也有档次,例如中华牌、中国牌、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一般而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不如高影响因子上的,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例如,发表在IF2.5的一篇论著,如果被引次数是25,而发表在IF5.0的一篇论文被引只有4次,那么应该前者水平要高。事实上有很多诺奖获得者的获奖代表作不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期刊,而是发表在影响因子相对不是很高的期刊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引次数比期刊影响因子更能准确判断学术水平的原因。当然影响因子也有优点:简单。要查一个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次数一共有多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先要确定作者之前一共在哪些单位呆过,不然就容易漏查。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的网址如下::proteomics../sci-if/
第四种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是数量。由于以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被引次数都很低,很多是把一篇论文拆开为几篇发表,或者重复发表。所以,那些宣传“发表了XX篇论文”的说法其实是难以真实的反应作者的学术水平的。
严格的来说,后三种方法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都是外行所用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内行并不多,所以也会常用到,而且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如何评价一名科研人员的学术表现

学术科研能力类个人自我评价范文:本人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及文化素养,为人正直、诚恳、守信;处事积极、果断,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一般科研人员在什么平台发表学术论文

我在新浪得瑟说理吧上见过。
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科研人员的工资

绝对不会食不果腹,有高级职称的待遇自不必说,即使在科研一线的新人,工资也是诱人的,就西安来讲,据我所知研究所新人平均工资在4000左右
呵呵,当然进研究所也发不了大财,想一年几十万搞定房子也不可能,但是相对工薪阶层也算不错了,我导师是教授博导,正厅级学院书记,每月到手6000多,这是混了20多年的结果,相比之下4000还少吗,而且研究所不就图个稳定吗,老了还给你养老。当然不同地区工资水平差别也很大,我是说西安

科研人员的常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经常会有不定期的科研经费、课题费、专家补贴等,学科带头人年薪18万元起。正常工资3000-6000。

但是科研人员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科研项目,即使拿不到项目,给别人打下手甚至是跑腿总会有些收入的,具体的分配比例要看相关制度和项目负责人的态度了。

"科研人员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应该怎样体现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国科协颁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要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应当遵守下述基本学术道德规范:
(一)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
(四)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五)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六) 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七) 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某科研人员忘记贴标签,请你帮助他判断

(1)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小白鼠组织
(2)只含有蛋白质和DNA的肯定是DNA病毒:T2噬菌体
(3)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乳酸菌
(4)含有RNA,蛋白质成分: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
(5)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玉米组织
另外,阮病毒只含有蛋白质成分。

科研人员管理

我也是实验室的人所以比较关注这类问题,看网上说e3lab电子实验记录系统挺不错的,针对科研人员的管理提供了完整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功能,有实验室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试剂的订购及管理,大型实验仪器管理,实验室知识库管理等等。帮助实验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效率。而且你可以再制定一套比较仔细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人员的行为,这样统筹协作,效果一定更好。

科研工作科研人员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为什么科研人员要经常阅读学术期刊

因为要跟上技术和知识前进的步伐,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科研本身就是要站在科技最前沿的,要时刻保持先进,时刻准备赶超前人。

怎么当部队的科研人员???????????

理论上有机会
高考时候报考技术类军校专业(楼上朋友推荐的国防科大是首选)或技术类的国防生,毕业后争取分配到你原籍所在城市
或者是高考时候报考地方高校,毕业之际争取特招入伍或报考军校的研究生
但是现实中呢
1,无论指挥干部还是技术干部,都要服从部队的需要来分配,而且部队很重视干部的基层任职经验,也就是说,从毕业就在某个部队单位任职一直干下去,几乎不可能
2,考军校、国防生,尤其是特招入伍或考军校的研,难度很大,而且部队自下而上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任职后不想被淘汰,要持续努力,难度也不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