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个鼓励的语言让我感到温暖作文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动作文

火烧 2021-06-19 20:37:49 1053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动作文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动作文一、名句作题,靓丽出彩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诗文名句作为文章标题,定能使文题一枝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动作文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动作文

一、名句作题,靓丽出彩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诗文名句作为文章标题,定能使文题一枝独秀,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些习作的题目就别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如送别朋友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桃花潭水深千尺”;缅怀亲人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小楼昨夜又东风”;思念故乡的“回乡偶书”“月是故乡明”“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理想抱负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天下谁人不识君”“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二、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开篇,如朝花含露,让人一见钟情;又如清风扑面,让人意荡神驰,从而产生先声夺人的奇效。如《听雨》的开头:“余光中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诗人真是把雨的灵气描写得淋漓尽致。”开篇以余光中的诗句切入,诠释了雨的灵气,体现了温馨醉人的情愫,使文章底蕴深厚,精巧别致。
三、名句融文,才情凸显
1.用名句穿插,一气呵成。
如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句诗作为小标题,塑造出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这三位个性独立的伟大诗人形象,不仅使文章摇曳生姿,而且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2.用名句写景,意境优美。
如作文《走进桃花源》中这样写道:“走进桃花源后,诗人最为兴奋。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月夜时,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不禁吟诵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他眼里,桃花源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条小溪,都是绝美的诗歌。”习作片段引用诗文名句写景,不仅使字里行间文采洋溢,而且展示出文章优美的意境,读来脍炙人口,妙不可言。
3.用名句抒情,热情洋溢。
如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中有雨,雨中有诗,将雨融于诗,用诗描绘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中有风,将风融于诗,用诗描绘风;‘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有佳人,佳人如诗赋,佳人的舞姿如诗般柔美,诗中的意境如佳人般绝美……”精彩纷呈的引用,情感洋溢奔放,让人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历代诗歌长廊里尽情欣赏、流连忘返。
4.用名句议论,突出见解。
如作文《面对挫折当自强》中:“面临挫折,不仅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雄心,更要有‘决不可以一时之波澜,遂自毁其壮志’的信念。挫折面前,不妨学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最终修成正果。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要与自己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拿出不畏艰难、勇于超越自我的勇气,即使是所谓的弱者,也能最终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个习作片段旁征博引,议论精辟,见解突出,观点鲜明,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是点睛之笔。
四、名句煞尾,锦上添花
用诗文名句结尾,语言隽永,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让文章锦上添花。如作文《告别绪想》的结尾:“‘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分离只是为了还要相聚,何必再为分离掉泪,在清风中端起酒干一杯,窖藏昨天的记忆,开启明天的梦想。”这个结尾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意境深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作文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附加成分,修饰限制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例句一: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梅花开放。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如:[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2.根据要求,描写渲染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例句二:扩展下面语句,使其生动、具体,字数在70个左右。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只能写成“(什么样的)琴声[怎么样]吸引了许多[什么样的]路人[怎么样地]驻足倾听,听得”。这样写还不能写出具体和生动来,我们还需要对琴声怎么那么吸引人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如: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醉如痴。3.瞻前顾后,填补空白瞻前顾后,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如何让作文更生动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加生动
文章生动的关键是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写文章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类词语,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最准确精当的词语一是靠积累巧借,如果平时有意识地准备些词语,则会在作文时词语生动。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泣血捶膺”。若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俗语,在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两个就可能达到词语生动的目的。二是靠推敲锤炼。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汇进行大小、分寸间的细致比较和挑选。如“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的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的词语,则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必须反复推敲锤炼。
1、精心锤炼动词。
动词是文章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车门一打开,人们争相往里拥,抱着孩子的妇女费了好大劲才挤上来。上了车的人快速抢那几个不多的座位,一位白胡子老头刚挪到空位前,行动敏捷的红脸大汉已经补满。乘务员用嘶哑的声音为老人和妇女喊坐,窗前的几个青年装着没听见,若无其事的欣赏风景。最后,一个小学站起来,钻过人群,让抱孩子的女人坐下。一个男青年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老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上面几句动词运用很精彩,根据人的形体不同,心情不同,选用的动词也不同。胖子用“补”、妇女用“挤”、小学生用“钻”、老头用“挪”、男青年用“忍”,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爷爷躬着身子,站在老树下,呆呆地目送远去的孙子。”
“爷爷的身躯弯成一轮新月,倚着老树,呆呆地望远去的孙子。”
前者用语过于直白,而后者用语则显生动、形象,把爷爷那种苍老、有情的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
鲁迅先生的《药》: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的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点地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无可更改的地步。其中“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表现动作的急迫利索。而“抓”又体现刽子手对金钱的讹诈式攫取。
2、精心锤炼色彩词。
色彩词语多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的短语,有时也用叠音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走过茂密的竹林,眼前一亮,羊角山由粗到细挺拔在山峰上。穿过蜿蜒而上的植物长廊,伴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芳香一直爬到山顶,就好像到了如梦如诗的仙境一般。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展现在眼前。百合花树上有许多婀娜多姿的百合花,它那娇弱的身子,随着清凉的春风翩翩起舞,令人陶醉!羊角的右边还有一座婷婷的少女雕像,耸立在羊角旁,雕像顶上长满了绿茸茸的小草,好像给少女戴上一顶小帽,为她遮阳挡雨。羊角有了百合树和少女雕像衬托着,显得更美丽!
3、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海瑞身处尔虞我诈的官场,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屈原居庙堂之高而不随波逐流,被流放却赢得千古悲风。诸如此类,俯拾即是。古人尚能‘出淤泥而不染’,难道我们今人就不能做到吗?”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几个成语,揭示了古人的风采,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是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如果用词不准确,那意味着与生动、有文采无缘。
5、运用古语和典故。
古语和典故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语言财富,也是我们今天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看下面两例: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以上两例一是明引,一是暗引。明引是将原文不改动的引出来。后者是取其“人尽皆知”的一部分,或者分开来直接使用。

一篇干巴巴的文章,不仅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甚至连写作的作者也会失去继续写作的勇气。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就得要刻画生动,打动人心。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触动读者心灵的生动作文呢?本期作文的点评嘉宾童华池老师就给同学们支出了绝密三招。

怎样让作文语言更生动 作文语言怎么写

平时,我们写作文时,总是感到平淡乏味,干巴巴的。而老师讲评的范文则总是那样新鲜活泼,生动感人。这其中的奥妙在哪儿呢?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生动吸引人呢?
构思奇特,立意新颖。如:《梯子》一文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对父子放风筝,不小心把风筝挂在了墙上。父亲搬来梯子让儿子去取。当儿子拿到风筝欲下时,父亲却把梯子抽去了,并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父子放风筝……儿子去取落在墙上的风筝时,父亲把梯子抽去了。他告诉儿子,他会用双手接着儿子的,但结果骗了儿子,儿子摔得大哭。后来父亲告诉儿子一句话:‘不要相信任何人,即使是父亲。’”当父亲讲完这个故事后,也对儿子说:“往下跳吧,我会用怀抱接住你的。”儿子犹豫不定,最终眼含泪花跳了下去,没料到迎接儿子的却是父亲温暖的胸膛。此时,父亲深情地对儿子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可信啊!”

一个鼓励的语言让我感到温暖作文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生动 四个方法写出生动作文

本文作者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同样发生在父子之间,设置一样结果却不一样,教导也不同。虽是老题材旧故事,但经过巧妙构思,新颖的立意,同样使文章生动吸引人。

教你如何让作文更生动

呼之欲出、扣人心弦、诗情画意、身临其境这些成语都是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如果你读了别人的文章,分别产生了这样的一些感觉,说明这些文章是生动的;反之,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也有类似的感觉,那你的文章也生动了。本期《苗地》的四篇作文,在生动方面就各有千秋。感受真切、想象联想、突出个性、妙用修辞。这就是写出生动作文的四大法宝。童华池表示,同学们写作文应首选写亲身经历过的,若没有经历过,也可以发挥少年儿童聪明的天性,让文章充满情趣。写作文要努力发现缩写对象的个性特点,避免与他人所写雷同,注意练字练句,那么作文一定能够逐渐生动起来。

如何能让作文写得更生动?

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生动
有些同学作文时,词语贫乏,常常在一篇文章里,甚至在某一小段文中使用同一词语。同一词语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必然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这就是患上了词语“贫血症”。例如:
终于,一群鸟看到了那些稻谷,跳着叫着过来了,快进网的时候,似乎发现了什么,东看看,西看看,总不肯进去。我们屏息静伏在草棚里,从稻垛缝隙里贪婪地看着这些快到手的猎物。这时,小王有些不耐烦了,他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迟迟不肯进网的欢蹦乱跳的小鸟,微微叹了口气。我生怕他沉不住气,狠狠地看了他一眼。
在这一小段“捕雀”的文字中,接连出现了许多次“看”。其实,汉语的词汇是十分丰富的。表示同一个动作的,常常有几个乃至几十个同义词。用于表示“看”这个意思的,就有“望”、“见”、“睹”、“瞅”、“瞧”、“盯”、“瞄”、“瞟”、“瞰”、“瞻”、“瞪”和“瞥”等等。说它们同义,是指都有“看”的意思。细究起来,它们又有微小区别。这位小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修改。他根据以上这几次“看”的不同语言环境、不同感情色彩及其细微差别,分别改用了“看”的同义词:第一个“看”不变;第二个“看”──“东看看,西看看”改为“东瞅瞅,西瞧瞧”;第三个“看”改为“盯”;第四个“看”改为“瞟”;第五个“看了看”改为“瞥了瞥”;第六个“看”改为“瞪”。你不妨体味一下,这样改动,是不是比原文生动确切多了?
要防治写作上的词语“贫血症”,重在平时勤于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
标签: 写作技巧 .

让自己作文生动具体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修改,但修改不是盲目修改,得有一定的方法,读完这里,也许对你有点启发! 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2、善作不如善改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5、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二、有关文章修改的故事:1、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2、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海明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三、修改作文的几种常规方法1、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内在美的检查就需要这样做。2、虚心求教,听取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总会有些偏爱,不想删改,总觉不舍。此时,将作品交给同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顺,则六;不顺,则删。 学生要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会炼词炼句我先谈谈炼词炼句吧,写作文,用词一定要准确、恰当。在写作和修改作文时,就要对每一个词反复推敲,这就叫炼词。我们来分析一小段例文,看哪些词需要推敲。练习:一个小学生曾写了这样一段话:房间的右边放着一张小床,左边放着一个小柜子,靠窗户放着一张小写字台,写字台旁边放着一个小书架。。。。。。这段话没有什么错误,而且把房内的摆设也写得清楚了,但仔细一琢磨,一段话里连用四个“放”字,使词语显得单调贫乏。如果除第一个“放”字外,将其余三个“放”字分别改为(“”、“”、“”),那么文字将会比原来的好得多。由此可知,炼字炼句是必要的。字句这一关过不好,就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来。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没有哪一个不在字句的难关面前大战苦战的,我国古代有“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根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传说。现代作家老舍说过:“要努力把语言得潜力都挖掘出来,使自己的文字,既能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这一切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在锤炼字句上下一番功夫。二、要学会写生动生动,主要是指写得形象,自然,不生硬,不干巴。把文章写生动的方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还是让我们分析一段例文,看看怎样把它改得更生动。例文:大地长出了小草,鲜花在草丛中开了,天空是蓝色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挺暖的,鸟儿叫着。白杨树长出了绿叶,这说明春天来了。。。。。。修改意见1、“大地长出了小草”改为“大地披上了绿色外套”。2、“鲜花在草丛中开了”改为“鲜花已经在草丛中微笑了”,使用拟人手法,这样文章更形象。3、“鸟儿叫着”改为“鸟儿快乐地唱着歌”,使鸟的形象栩栩如生。上面例文,加上了拟人手法,读起来就使人感觉生动、形象多了。同学们,你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修改方法试一试。练习: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或比喻句。1我们欢笑着来到郊外,春天的景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把春天吵醒了。)2.风吹着柳树的枝条。(风梳理着她哪柔美的披发。)3、一开闸,那水就从地下冒出来,急速地向田野,村庄流去。(一开闸,那水就从地下冒出来,唱着歌,流向田野,流向村庄,流向人们的心坎里。)4、我长大了后决心去探索大海里的奥秘。(我长大了后决心去揭开大海那神秘的面纱!)这里的“吵”、“梳理”、“流进”、“揭开”等动词,使整个句子甚至全篇文章都熠熠生辉,仿佛给人一种有形可触,有声可闻,人物、景物历历在目的感受。春天来了,春姑娘也来了。她把绿撒向了大地,她把绿撒向了人间。小草挺直了腰,接受春风的爱抚;小花昂起了头,接受阳光的洗礼。。。。。这一段文字,简直是小作者唱给我们的一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又有滋有味,确实给人一定的美感。背诵段落 雪花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飘下来,就像千万只飞舞的白蝴蝶。我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不大一会儿,大家竟成了一个个小雪人。玩够了,小雪人们站在雪地上静静地听着,“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呀?原来是淘气的小雪花落在了我的耳边,“沙沙沙”地好像在跟我说着悄悄话。这些小淘气一会儿藏进我的头发,一会儿又亲吻着我的脸,一会儿还钻进了我的脖子里,害得我又痒又凉。最可笑的是这小淘气竟然想站在我的鼻子尖上,当我用手去抓它,它却“忽”地变了,变成了让你没法抓到的小水滴。练习:把下面的几段话修改更加生动、形象。 1、一位低年级教师在指导写《跳大绳》时,提示给了学生一组词语:有时……有时……有时…蹲、转,等等。一名学生写道:小红跳绳可棒了。她有时单腿跳,像丹顶鹤在翩翩起舞;有时转圈跳,像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在跳圆圈舞;有时跳着跳着,又猛地一蹲,像一只蝴蝶飞进了花丛中。2、一名学生写《妈妈化妆》:“……接着,妈妈拿出高级洗面奶,抹在手上。先用双手把洗面奶抹匀,再均匀地抹在脸上,还一会儿抹抹眼角,一会儿擦擦鼻梁,整整花了十分钟。”这几句话,具体写了妈妈用洗面奶洗脸,但用词过于重复,不准确。经过老师的点拨,这名学生进行了一番修改。请看修改后的内容:“……接着,妈妈拿出高级洗面奶,轻轻地挤出一点,抹在手上。先用双手慢慢地揉,直到把洗面奶揉匀了,才均匀地涂在脸上,还一会儿蹭蹭眼角,一会儿擦擦鼻梁,整整花费了十分钟。”这样一修改,更准确地写出了妈妈用洗面奶洗脸的动作。3、一名学生写《滑冰车》:我轻轻用手支了一下,一看滑出好几米,又使劲猛支了一下,也滑出了好几米。于是我又一下一下地有节奏地滑了起来,像风呼呼地刮着,又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地飞了出去……这几句话,不通顺的地方显而易见。在教师的指点下,这位学生改正了不通顺的地方。请看:我用手轻轻地向后一支冰钎子,冰车竟然向前滑动了。我使劲猛支了两下,冰车快速地滑出了好几米!于是我有节奏地支起了冰钎,冰车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我只觉得耳边的风呼呼地响着。真快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