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慈善家 中国最「 ”吝啬”慈善家:一生捐资309所学校,被誉为「 ”百校之王”

火烧 2022-12-27 07:49:33 1054
中国最「 ”吝啬”慈善家:一生捐资309所学校,被誉为「 ”百校之王” 一、早年丧父,被迫辍学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 ”瓷土之乡”大埔。老来得子的父亲希望儿子能「 ”彪炳百代”,因此为他取名「
慈善家 中国最「 ”吝啬”慈善家:一生捐资309所学校,被誉为「 ”百校之王”

中国最「 ”吝啬”慈善家:一生捐资309所学校,被誉为「 ”百校之王”  

一、早年丧父,被迫辍学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 ”瓷土之乡”大埔。老来得子的父亲希望儿子能「 ”彪炳百代”,因此为他取名「 ”田家炳”。 1935 年,田家炳的父亲不幸病逝,16岁的他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就被迫辍学,承接了父亲留下的家庭生活重担,从此走进社会。 二、游走四方,终成正果 18岁那年,一个具有家族冒险和创新精神的田家炳,走出了偏僻的客家山村,踏上了创业之路。 他决定漂洋过海寻找财富,并选择了瓷土外销的业务,前往越南。 1937年冬天,田家炳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与同乡合创茶阳瓷土公司,开始了卖「 ”土”生意。 18岁的他奔走于中国广东的大埔、汕头、越南之间,深为当地工业界器重。 「 ”我们成本低很多,推销很成功。” 说起当年赚的第一桶金,田家炳很是自豪。 三、异域扫描,首创塑胶 1939年日本侵略军人侵广东汕头,瓷土出口连同瓷土生意因为战争被迫中断。田家炳只身出南洋,转赴印度尼西亚,投靠在万隆的一个小镇经营土产洋杂生意的兄长。 1941年日军进逼,他只好迁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改行经营塑胶业。 四、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塑胶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人造革这种行业在香港是不易经营的。 田家炳顺应时世,把自己在印度尼西亚创建塑胶工业的丰富经验转移到香港,开始新的事业:生产人造革。 由于苦心经营,加之自由市场产供销的丰富运作经验,田家炳成为香港殷实的实业家,并创办了田氏塑料厂及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在香港享有「 ”人造革大王”的尊称。 1982年香港总督为表扬田家炳的杰出贡献,特颁赐「 ”英女皇荣誉奖章”,以资嘉勉。 五、逆向思维,独具慧眼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如李嘉诚一样的商人都靠经营房地产使其财富如火箭般蹿升,而香港的工业仍处于萌芽状态,投资家都认为在香港办实业不明智,无法立足。 田家炳认为,虽然经营房地产容易致富,但自己是外行,没有把握能很快发展。而人造革是自己的老本行,运营过程自然轻车熟路,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经营管理,都比他人有明显优势。 从表面上看,香港没有人造革加工业,人造革市场前景黯淡。但如果反过来考虑,正是人造革的供给匮乏限制了其加工业的发展。 田家炳在逆向思维的驱使下提出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元朗的屯门海边买下了3000多平方米的海滩,填海兴建了一座人造革制造厂。 之后购置先进机器设备,邀请日本工程师安装机器,训练职工并聘请英国技师。1960 年年底,第一批出厂的人造革以其质优价廉很快打开销路,香港的人造革加工业也因此渐成气候。 六、散尽家财,升华价值 一些无法理解田家炳行为的香港媒体,称田家炳为「 ”傻根富豪”。 这位「 ”傻根富豪”的惊天之举莫过于卖掉豪宅住进公寓,卖掉奔驰改坐公交车,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社会轰动。 而另一边,卖掉别墅后的田家炳和老伴搬入了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公寓楼,从此成了「 ”租房”一族,每天上下班都像普通市民一样坐公交车、挤地铁。 据媒体报道,田家炳捐出了自己80%以上的财产用于教育和其他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领袖。 他富甲一方,却重义轻财;他家财万贯,却散尽家财,许多人直到如今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傍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了吧。 结语:他是天上一颗星 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经国际小行星组织批准,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 ”田家炳星”,以表彰他的善德善举。 在地球上,除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认识这颗星星,就如茫茫人海中,低调谦虚的田家炳一样。 「 ”如果有最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用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 时代,以这种方式,铭记了这样一位商人与善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