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明6考古卡在选择文物BUG 西方用考古研究古埃及等死文明,百年考古探源中国活文明方向错了
西方用考古研究古埃及等死文明,百年考古探源中国活文明方向错了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的概念出现在19世纪后。现在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与其古代的原生文明没有任何的传承关系。
西方用考古研究古埃及等死文明,百年考古探源中国活文明方向错了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的概念出现在19世纪后。现在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与其古代的原生文明没有任何的传承关系。在近现代的考古发现之前,居住在这些古文明发掘地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过极为辉煌的古文明。而考古也正是在对这些古文明的研究当中从史学独立出来,自立门户的。 死文明本无历史,唯依考古来编史 图1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赛塔石碑 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士兵修筑工事发现了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其上用古埃及象形文、草书文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因三种文字刻画的是同样的内容,使学者得以互相对照来进行研究。 图2 法国1972年发行纪念商博良解读古埃及文150周年邮票 1822-1824年,法国历史学家、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成功解读古埃及文,由此揭开了依据考古实物来编写死文明历史的序幕。 图3 贝希斯敦山峰三种文字的铭文 1833年,英国军官罗林森奉命前往波斯协助重建波斯军队。1835年,他在贝希斯敦山峰陡峭石壁上发现了用古波斯文、亚述文和埃兰文三种文字刻成的铭文,记载着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 图4 英国军官、亚述学之父罗林森 1846年,罗林森爬上峭壁,制成拓本,借助于现代波斯文译释了铭文,从而提供了一部破译象形文字的早期字典,罗林森因此被称为亚述学之父。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 图5 哈拉帕文明印章 1921年,在哈拉帕发现了印度次大陆最早的城市,出土了大量的印度印章,发现印章文字或称字符约有250~500个,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 1922年又发掘出了摩亨佐-达罗即死丘城。 图7 1922年发掘的摩亨佐-达罗即死丘城 随着近代很多古文明的发掘,考古逐渐从史学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考古学。西方学术界也由此形成了依据考古实物及文字来编写古文明历史的研究范式。 反传统否定历史,学西方考古修史 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发起了「 ”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倡导「 ”科学”与「 ”民主”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简直是一无是处,荒谬绝伦,必须要统统砸烂,否则就会亡国灭种。中国必须要全盘西化,才能救国救民。 图8 顾颉刚发动古史辨文献批判运动否定历史 1926年,顾颉刚发动了古史辨文献批判运动,用胡适「 ”宁信勿疑”的原则否定中国上古史,据《说文》对「 ”禹”字的注解提出「 ”大禹是虫”伪说借以否定夏朝,用胡适「 ”东周以上无史论”傲然将中华文明史腰斩为2000年,据西方研究死文明发展起来的考古实证主义提出用考古来重修国史的实证准则。 1928年,在全盘西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成立了两家考古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其目标就是修国史。如何修? 图9 曾担任北大校长的傅斯年 傅斯年说: 「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要摆脱文献资料的束缚,不拘泥于文献,不是为了证史补史,而是要找到地下实物资料,作为修国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学要从史学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傅斯年的这两句话就相当于是中国考古学的独立宣言。 中国以举国之力、聚顶尖人才,花百年时间,用考古进行文明探源犯了方向路线性错误,原因有三: 全盘西化太盲目,文明生死有区别 西方通过近现代的考古编史研究发现,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文明被波斯帝国所灭,公元三世纪古埃及文明被基督教入侵所灭,公元前1750年,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入侵所灭。 这三大古文明是早已经消亡的死文明,本无历史,因有考古挖掘的实物才有了古文明的研究,其依考古来编史是一种「 ”我注考古”的研究范式。 图10 1928年殷墟甲骨文青铜器出土 而中华文明从伏羲创立太极八卦开始,一直薪火相传延续至今,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活文明。事有事理。凡事莫大于生死。文明探源也是事,必有其事之理,自然也需要分别生死。 不分生死,盲目地一切向西方看齐,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自虐、精神自残和思想自殖行为! 薪火相传不能否,我注考古管窥豹 就横向比较而言,世界上超过3000年连续纪年史的有两个族群:犹太族群和华夏族群。犹太人的历史即《圣经》。《旧约》是以手抄经卷方式传承的,现存最古老的手抄经卷是1947年发现的死海古卷(200 BC - 200AD)。据摩西创五经至少有1000多年的时间,西方人并没有因此而怀疑其摩西的真实性。 图11 死海古卷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甲骨文比死海经卷早了1000多年,为何要认为上古史不可信? 古希腊与古罗马是早已经消亡的文明,现在人们看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在公元11世纪从阿拉伯世界传人的。文艺复兴就是要复兴早已经消亡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本主义,来取代统治欧洲千年之久的基督教的神本主义。 相比较而言,传承数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为何要否定自己的历史而信考古实物呢?薪火相传的历史不能否定。岂不闻欲灭其族,先亡其史;欲亡其史,先毁其根吗? 图12 考古充其量冰山一小角 我们曾经存在的历史,绝大多数文明的痕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都消亡了。时代越久远,遗存越稀缺。考古发现有极大的偶然性。考古实物对文明历史而言只不过是冰山的一个小角,是死物,是表象,而非整体非魂魄。「 ”我注考古”的研究范式是以管窥豹、坐井观天。 我注考古非客观,考古注我解文明 考古就代表真吗?代表客观吗?考古出来的物件还需要解读——我注考古,物件是客观的,而解读是主观的,难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喜有话说并非是要全盘否定考古,考古当然有其绝对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用西方研究死文明的「 ”我注考古”范式,生搬硬套地来给中华活文明探源,实质上是削足适履、杀头便冠。因活文明原本就有源、有史。 以举国之力、聚顶尖人才、花百年时间进行的考古探源中国活文明,因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自然会因小失大,探不到源,解不了中国早期文明。 合理的中华文明探源之道是「 ”考古注我”的研究范式。 我,指的是上古史中有关中华文明之源及其文化脉络。正本清源。伏羲创立的《易》学肇始——太极八卦为源,《易》学演变史,以及从有形意而无声的太极八卦符体文到形声意兼备之甲骨文是文化脉络。 考古的作用在于证、补、注及局部的修改。 文喜有话说 13371757799@163. 2019.4.29.
很赞哦!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