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黄鹤楼建造时间 用唐詩建造一座黃鶴樓,千年不朽!
用唐詩建造一座黃鶴樓,千年不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如同一位「看慣秋月春風」的老者,佇立在長江邊上,已經有千年之久。它不僅是古代四大名樓之一,而且也是武漢市的地標建築。黃鶴樓的舊址
用唐詩建造一座黃鶴樓,千年不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黃鶴樓如同一位「看慣秋月春風」的老者,佇立在長江邊上,已經有千年之久。它不僅是古代四大名樓之一,而且也是武漢市的地標建築。
黃鶴樓的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雖然今天的黃鶴樓是重建而得,但其仍不失歷史風韻;儘管兩個多月以來,這裡遊客絕跡,但我們都知道,這裡曾經來過多少風流人物,流淌過多少歲月崢嶸。
在這裡,黃鶴樓給了詩人抒發情感的契機,而詩人,也賦予了黃鶴樓別樣的情懷。
1.黃鶴樓上起鄉思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芳草繁茂的鸚鵡洲也清晰可見。但儘管如此,當暮色漸起,哪裡又是詩人的故鄉呢?
詩人望不見故鄉,也回不去故鄉。此時的故鄉,如同遠處煙霧氤氳的波濤,渺渺茫茫。
「黯鄉魂,追旅思」(范仲淹《蘇幕遮》),崔顥在黃鶴樓上因思鄉而黯然神傷,詩人李白因政治上的失意在此排遣心情的同時,也心繫家國。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黃鶴樓之上,響起了一陣陣悠揚動聽的笛聲。一曲《梅花落》,不僅讓詩人李白聽得如痴如醉,更是讓他彷彿看到了滿天飄落的梅花。
「江城五月落梅花」,盛夏時節,哪兒來的梅花呢?應該是在夢裡吧,或是回憶里,如同遙不可及的長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自出蜀以來,到處遊山玩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在遊歷了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之後,至湖北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並在此居住十年之久。
「酒隱安陸,蹉跎十年」,雖然李白在安陸穩定居住,但他仍時常出遊。
728年,李白至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遊玩,並在此與之前相識的孟浩然相會。孟李兩人各自才華橫溢,並且互相賞識,儘管兩人年紀相差較大,但這並不妨礙兩人結交為摯友。
孟浩然和李白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遊歷山川名勝。730年三月,孟浩然決定前往廣陵遊玩,李白得知此事後,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相會。
詩人們的相聚如普通人的相聚一樣,都是那般歡暢忘我,但詩人們的離別,恐怕要比常人之間更為豪壯,更為悲情。
李白送孟浩然上了遠行的船隻,目送友人離去。
江水滔滔不絕地向東流去,將友人乘坐的船推得越來越遠。遠遠的江面上,友人的背影早已模糊不清,一面孤帆越來越小,最後消失在天際。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黃鶴樓的一場告別,不知多久以後才會再次相聚。詩人李白捨不得友人離開,他還在眺望孟浩然離去的方向。
然而他看到的,只有江水在天際之下源源不斷地流走。
在武漢封城的那段時間裡,那個巍峨的輪廓給了人們多少信念?全國又有多少人相約,疫情結束後,共登黃鶴樓?
此時此刻,我最想看見的是孟浩然筆下,黃鶴樓的彩墨春天: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孟浩然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
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灘頭日落沙磧長,金沙熠熠動飆光。
舟人牽錦纜,浣女結羅裳。
月明全見蘆花白,風起遙聞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碧流繞洲,鳥滿灘頭,餘暉落日,金沙熠熠。處處人來人往,或歡笑,或忙碌,風中滿是花香……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文章授權轉自「長安處處有唐詩」(有修改)
作者:深山含笑,一個愛好文字的東坡粉。
圖片來源於「壹伴圖庫」「pexels」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如有爭議,請聯繫刪除
關注「詩詞中國」
每天5分鐘,把日子過成詩
▽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