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文 作文《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
作文《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
作文《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gcdzg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作文《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700字
我所知道30年
作为90后的学生,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很优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我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却不知道30年前,又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生活的那个年头,人民生活产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没有义务制教学的素服和家庭经济的贫困这两个原因,许多到学龄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萧条。人们没有电灯,只能使用蜡烛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乡探亲只能步行,条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轮,交通事业极不发达。在邮电方面,人们也只能靠电报互相联系,但是打电报既烦琐又破费,因此许多亲人推动联系。不仅是家庭个体,这个时候的中国政府也很紧张的很困难的。比如如今繁华的青泥洼桥,在那时的充其量也不过是条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于我国资源不足,人民饮食以粗粮、素食为主。 而今,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想想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锅饭,然后是粮票吃饭,没有个鱼漂肉票,吃肉都难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象爷爷奶奶是怎么过的那段日子,最后个体经营,开始有了几个冰淇淋球就超级开心的八十年代,各种个体小饭店也一堆一堆的身边的爸爸妈妈很多都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再看看那现在肯德基,麦当劳,没有个几百万估计是开不起的,最开始的公家拿钱大家吃饭,然后是个体经营个体户经济,到现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么跨国经济,乱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吃到外星人开的餐厅.
再说说这个交通的问题,爷爷奶奶马车爬犁的年代,现在变成了娱乐项目了,估计只能在游乐场滑雪场才能体验到,而且价钱还挺贵的,每次去了之后回家说爷爷奶奶还会跟着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开心新鲜,他们老人家回味的当时被迫无奈,那些我想象不到的不开心,后来仔细想想也是我做半个小时玩的挺开心,要是做上那么一整天估计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妈妈那阵子全都是乘坐火车,个别的能坐坐大客车,特别是春运期间,这要是能弄到一张火车票简直是街里街外超级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电视小品,什么买车票的,弄车皮的,铁老大成了带头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个破火车怎么那么多得人抢着坐,做一次难受好几天的东西。最后看看我们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车,前面多了一个豪华带空调的,吹得能让你脑袋疼,大靠椅比家里的还舒服,以后坐火车别找我,我真的很喜欢大客车,要是有钱的话飞机更是首选,八个小时的路程五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了,而且还有漂亮姐姐的专业服务,还有杂志看,坐在飞机里面感觉自己就是上帝一样,有档次哦,每次都会很骄傲的告诉别人我去哪之后飞回来的,而且价钱也不是很贵,也许是我还没有挣钱我才会这儿想的吧。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啊,爷爷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们坐了,爸爸妈妈喜欢做的被我们鄙视了,感觉我们这代好牛的说。
再说说这个经济哈,经济钱是不知道越来越值钱了,还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前粮票是王道,老辈有的时候拿出来还会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开视线,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东西,七十年代时,这要是买一个摩托车才二百多,爹妈那年代还带那些大墨镜什么的,全都十几块钱,我看来那些价钱现在只能在青泥洼桥边上买点街边货,还不敢带在同学面前怕丢人的价位,我们现在随便买双鞋不也要二百多么?!其实也不能怪我们,现在的鞋基本都是这个价钱,有的时候想低调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低调,去什么地方买那些爷爷奶奶说的革命鞋,过年过节有的孩子接钱接八百多,乐呵呵的,可是现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还有你在街边走路的时候看房子,都快一万多一平米了,这么一看现在这个一百一张的红纸究竟算不算是钱啊?
像是我们这样子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年代,说幸福也算是幸福,说悲哀也是悲哀,社会越来越复杂,你看看现在吃的喝的,出门接触的,还有手上花的这些,长辈总是说我们生长在花丛中,可是这么花花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我们会努力学习走继续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共同营造更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你身边的一切, 都从1978年过渡到了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征文)
长清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长清区迈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航道,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有了较大突破,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这三十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三十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三十年。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d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省会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科教新区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长清区概况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倚泰山,西临黄河,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省城济南的近郊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有四个办事处,五镇一乡,624个行政村居。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济荷高速公路、003省道、220国道等公路干线纵贯南北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长清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神医扁鹊的故乡,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旅游文物景点4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处,市级16处,有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与泰山、灵岩寺并称“三山”的道教圣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莲台山,汉代石室孝堂山,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境内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遗址,双乳山西汉古墓的发掘分别被列为1995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二、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年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64.05亿元,年均增长16.1%;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04亿元、92.13亿元和50.8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9.2%、22.2%和27.6%。人均生产总值28933元,年均增长15.9%。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8亿元,比1978年增长63.7倍,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9亿元,比1978年增长80.1倍,年均增长15.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7亿元,比1978年增长424倍,年均增长22.4%,其中居民储蓄50.4亿元,增长697.8倍,年均增长2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9亿元,增长171倍,年均增长18.7%。
(二)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发展方式更加协调。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61.4∶18.7∶19.9调整为12.8∶56.2∶31,一产下降了48.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37.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改变了原来仅仅依靠农业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共同带动发展的格局,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协调。
(三)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产品产量显著提高。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全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30.2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新增3200公顷,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区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23万吨增长到32.1万吨,年均增长5.6%,蔬菜总产量由2.53万吨增长到90.5万吨,年均增长12.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不足1亿元增长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0.3%。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培植林果、畜牧、蔬菜、良种、花卉五大主导产业,林果、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大牲畜存栏量10.8万头,制种面积10万亩,成为全省六大专业制种(县)区之一。引进农业龙头企业112家,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2个,带动基地14万亩、农户6.2万户,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42个,10家农业龙头企业、14处农林基地、畜牧小区分别被确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1731万元,兑现小麦种植、良种、农机购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支农补贴资金5.6亿元。大力加强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多元,改造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全区560多个行政村、40万农民直接受益,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9700万元,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94个村、16.87万人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退耕还林还果、荒山绿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成效显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5%,提高10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林业工作先进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46个,改造土地9.6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投资4760万元实施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批农田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动植物疫病防治、防火救灾体系得到强化,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增强。
(五)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全区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济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更为我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迅速膨胀,优势地位日益突出。济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成立以来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新建道路24公里,实施绿化58.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企业数量由22家发展到151家,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压力容器、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2007年,五大产业实现总产值21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利税22.8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75.3%、78%、80.6%,已成为“山东省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山东省压力容器生产基地”。
1.工业经济总量日益扩大。1978-2007年,长清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23.8%,高于GDP年均增速7.7个百分点。2007年,长清工业增长19.0%,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3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8.9亿元,增长803倍;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万人增加到4.5万人,增长3.5倍;企业个数由1978年的87个增加到2007年的890多家,增长9.2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18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0家。
2.工业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1.28亿元、利税25.52亿元、利润13.85亿元,总资产贡献率为17.1%。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94个产品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7%。
3.主导地位显著提升。197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7.3%,2007年达到了47.6%,比重提高了30.3个百分点。2007年,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5.5%。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六)投资规模大幅扩张,发展后劲显著增强。197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546万元,1997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01年,撤县设区以及后来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为我区投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五大片区”的规划建设,使我区的投资真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从200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91.7亿元,是1978年到2000年22年投资总和的9倍,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七)对外贸易达到新高,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区对外开发领域逐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出口创汇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新高。1978年,我区对外贸易仅局限于畜产品、粮油和土产类,出口额仅132万元,到目前,我区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水泥、机电、五金制品等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出口市场分布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涉及药品研发、电子仪器制造、物流、商贸、服务业等领域,截止到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达到37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区出口创汇116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1万美元。
(八)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省会西部新城迅速崛起。全区按照“山水长清、泉城新区”的功能定位,坚持城市化、工业化两化并举、互动发展,推进以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政务商住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和济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五大片区”为载体的西部新城建设,城市规划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66.9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4.5万人。大学科技园和济南经济开发区“两大亮点”成效显著,成为引领省会城市西进、拉动省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济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2004年以来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新建道路24公里,实施绿化58.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区内“六纵八横”路网框架全部拉开,辐射区域达到20平方公里,绿化、亮化、净化达到了较高标准,现代化工业新区已具雏形。大学科技园规划面积43.11平方公里,容纳12所高校,人口规模40万,目前10所高校相继建成,入驻师生15万人;建成道路58公里,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小区2个,安置18个村、2.1万人,乐天小区被授予“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现代化科教新区的框架基本形成。政务商住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大力实施以道路、管网、公共服务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和改造城区道路13条、30.7公里,供热、天然气、污水等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展开,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全面投入使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入驻山水、佳宝、明发、澳利等企业26家,成为全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兽药研发生产基地。
(九)民生问题明显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围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工程,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中小学辍学保障机制,救助贫困学生6000多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村庄达到100%,农民参合率达96.01%。投资2290多万元,改扩建9处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条件趋于改善。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新增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103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岗前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9.6万人,岗前培训1798人。对城市低保家庭实行了住房租金补贴,使其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建设雅居苑和龙泉居两处经济适用住房,全部竣工后可解决4800多户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326元,比1978年增长30.5倍,年均增长1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0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5元,增长20倍,年均增长14.2%。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95.6%下降到39.2%;居民各项储蓄余额50.4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697倍,年均增长24.4%。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我身边的变化 作文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dp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
30年以前自己家是什么样子的,水稻怎么个种法,一年收成多少?学校是什么样子,通讯是啥东西,写信啊,现在20岁以下的哪个会写?那时看一场电影都是很了不起了,哪像现在家家都有电视,以前生病了自己找个赤脚医生看看,再去山上挖点草药~~~~只是自己不在意,没发觉,用心想想还是很多的。咱农村人,还能看到以前村干部就是天,现在当官的也不用怕了,多了也不说,大家应该都感受得到。
从身边的变化改革开放
从水果看百姓生活变化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甘蔗、西瓜”,“一直到参加工作也很少买水果吃, 因为那时的水果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也很高。”谈及近几十年来水果品种发生的变化,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李梅清感叹不已。
李老师称,他从小就住在农村。在上世纪60年代,农村土地肥沃,亲戚们大都会种些西瓜、甘蔗之类的水果,在野外还会有枇杷等果子。一到水果成熟的季节,可把这些平时就贪吃的孩子们乐坏了。“当时这些季节性水果要等一年时间才会成熟,所以水果一成熟,大家就尽量多吃一些,生怕季节一过,会留下遗憾。当时还觉得自己吃的水果品种挺多的。”
李老师回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好,在外地读书的他,那时买水果尝尝都算是一件奢侈的事,不过商店里似乎也没什么水果卖。李老师还称,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赣州市区的商店里基本上看不见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而周边果农运到此处贩卖的水果种类也相当少,“比如说桃子,就只有毛桃一种。”不仅种类少,而且口味也不稳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切发生了变化,庞大的水果“军团”涌进市场,进入百姓家庭。种植技术的改进,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个季节的水果,冬天吃西瓜不再是件不可能的事了。就一种水果而言也有了许多不同的品种,比如桃子,不再只有毛桃,同时也有水蜜桃、黄桃、蟠桃和油桃等多个品种,供口味不同的人挑选。过去一些甚至连名都叫不上来的水果也纷纷出现在市场:蛇果、香瓜、榴莲、人参果……琳琅满目的水果让人挑花了眼。
随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进入平常百姓家,一些人不再对水果抱有单纯的“吃”或者“品尝”的态度了。他们希望从这些水果中补充多种营养,达到增强体质、减肥美容的效果。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挑选水果,另一些人则想出了吃水果的新方法——用榨汁机榨水果,最后只喝果汁。一种“水果文化”已在百姓身边悄然兴起。
改革开放身边的变化
都大学生了,写3000字应该是小菜了吧?晕了。
当然这题目也有问题,估计你是78年以后生的,哪里会知道78年前的生活,更何谈什么变化呢。
当然我也是78年以后生的,但是我懂点历史,嗯。
衣食住行吧,举例子。
衣:78年之前流行军装,衣服呢不是蓝的就是灰的,女生和男生一样穿裤子;后来呢时装进入中国了,女性开始穿裙子,开始有选美了,开始有人染发了,还流行喇叭裤了,再后来就非主流了。
食:78年前吃饱就不错了,一干二稀,番薯玉米,没什么要求;后来呢麦当劳,肯德基,法国西餐,日本寿司,都进来中国了。
住:78年前住平房,四合院,几家人挤一个小空间,难受的不行;后来商品房了,房地产还暴利咧。
行:78年前有辆凤凰牌自行车那是很拉风的,出远门一般坐火车,有轿车的不是大款就是大官;现在轿车都很普遍了,自行车基本只有我这种穷学生在校园里骑了,出远门很多人都坐飞机了。
其实很多的,随便写写一堆。

改革开放30年我们身边有什么变化?
生活好了
腐败多了
寿命长了
日子空虚了
80后都奋斗了
90后都非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