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联曾要和中国建联合舰队 md很恼火
苏联曾要和中国建联合舰队 md很恼火 (原标题:1958年苏联要和中国建联合舰队 md很恼火) 1958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中南海游泳池向md转达了苏联领导的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在中国沿海建
苏联曾要和中国建联合舰队 md很恼火

(原标题:1958年苏联要和中国建联合舰队 md很恼火) 1958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中南海游泳池向md转达了苏联领导的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在中国沿海建立长波电台和两国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md很恼火,当即严辞拒绝,并让尤金转告赫鲁晓夫,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md的态度,使赫鲁晓夫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决定秘密来华向md解释。7月31日,赫鲁晓夫又一次来到北京。 >从7月31日至8月3日,赫鲁晓夫与md举行了四次会谈。会谈初期,气氛相当紧张。赫鲁晓夫刚到北京,就直接来到中南海颐年堂,向md解释相关情况。赫鲁晓夫说:您一夜没有睡觉,当我收到这个消息后,我也一夜没有合眼。为了取悦md,赫鲁晓夫向md谈了一些他取消斯大林时期对中国的错误举措,md对此表示赞同,态度也较为和气。 >于是赫鲁晓夫开玩笑地说:现在我要发起一场进攻了。md问:那么请解释一下,什么是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地就海军建设问题讲了半个多钟头,md对赫鲁晓夫的遮遮掩掩、绕山绕水显得十分不耐烦,便转向dp,向他要同尤金会谈的记录。然后md打断赫鲁晓夫不着边际的解释断然地说:我不能听你说。你当时在莫斯科。只有一个俄国人同我谈,那就是尤金。因此我问你,你说向我“发动一场进攻”的根据是什么?赫鲁晓夫回答:我并没有那样做。md越听越恼火,愤然起身,指着赫鲁晓夫:那谁应该受到攻击,md还是尤金?赫鲁晓夫回答:是不是我长时间的解释使您感到厌烦?md说:一点也不。你谈的是最重要的事情。 >赫鲁晓夫进一步解释道:我的确同尤金说过,md同志欢迎在战争的情况下我们共同努力合作。在1954年我们访问期间和您1957年在莫斯科期间,您都谈过这件事。不幸的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在这件事上采取过任何行动。因此,我指示尤金说明情况。md说:尤金不止一次地讲到要建立联合舰队,我问尤金,谁将拥有这支舰队,中国人,苏联或者是共同拥有?比如,如果在一支舰队中有100名海军,你我各自拥有的比例是多少?赫鲁晓夫回答:舰队不能两个国家所有。舰队要有人指挥。当两个国家指挥时,就不可能进行战争。如果你们向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们同样会反对的。md稍稍松了一口气说: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所有的乌云都散去了。赫鲁晓夫笑着回答:本来一开始就没有乌云。我们不会侵犯中国的主权,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基本态度。md说:但是我们一晚上都没有睡觉。结果,想睡觉也是徒劳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再担心了。 第二个问题是在中国建设长波电台的问题。赫鲁晓夫解释道:我想谈完海军的事情,再谈电台的事。我认为尤金对指示的这一部分做了不正确的说明。md回答:但是当时有七八个人在场。我当时说那不是一种合作。当听说这一建议时,每个人都震惊的直喘气。赫鲁晓夫说:尤金是个诚实的人,他非常崇敬中国和您本人。他是苏共中央里的老实人,做了许多事情来加深我们两国的友谊。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他错误地理解指示而产生误会的结果。我也给您带来了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果您发现问题已经超出了共产主义观点的界限,那么您就应该睡个好觉,告诉自己这是个误会,并试图重新澄清一下。您看,我在催促您了。md回答:我说过,这也许是一场误会,我希望是误会。我当时就说过,我们可以给你们整个中国的海岸,但就是不同意搞联合舰队。赫鲁晓夫开玩笑地说:您可以去睡觉了。md回答:现在我不激动了。我们应该就会谈发表一个公报。也许我们可以吓唬一下帝国主义者。它们会被吓着。赫鲁晓夫马上附和道:这是个好主意。让他们猜一猜赫鲁晓夫和md究竟谈了些什么。 在随后几天会谈中,由于长波电台和共同核潜艇舰队问题已经解决,双方转而谈分歧不大的国际形势,因此气氛比第一天的会谈融洽一些。不过,还是有些争论。赫鲁晓夫就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一事问md:你们为什么往我们后院抛石头?md坚定地说:我们不是抛石头,是抛金子。赫鲁晓夫断然道:别人的金子我们是不要的!md回答:不是你不要别人的金子的问题,是我们要助你们一臂之力。关于国际关系问题,赫鲁晓夫建议:对亚洲,对东南亚,你们比我们清楚。我们对欧洲比较清楚。如果分工,我们只能多考虑考虑欧洲的事情,你们可以多考虑考虑亚洲的事情。md坚定地说:这样分工不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别的国家不好去干涉。会谈期间,md也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到我们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的人,最后还是都站不住。赫鲁晓夫听后面无表情。 8月3日,赫鲁晓夫离京返回莫斯科,临行前,md到机场为赫鲁晓夫送行,但没有同车,送行时也没有搞什么仪式,冷冷清清。虽然媒体高调公布中苏首脑在一系列问题上取得完全一致,但难以掩盖两国两党关系的裂痕,特别是随着炮轰金门、中印边境冲突等事件的发生,两国两党分裂的关系逐渐表面化,md与赫鲁晓夫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公开争论、互相指责甚至漫骂的破裂境地。 责编:王敏 打印收藏纠错 参与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点此查看新闻表情排行榜»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