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同昌公主案 晚唐疑案:一支九鸞釵,同昌公主真的死於一個怪夢嗎?

火烧 2022-01-31 21:07:05 1045
晚唐疑案:一支九鸞釵,同昌公主真的死於一個怪夢嗎? 晚唐疑案:一支九鸞釵,同昌公主真的死於一個怪夢嗎?新婚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來對她說:「南齊潘淑妃要來取她的九鸞釵了。」
同昌公主案 晚唐疑案:一支九鸞釵,同昌公主真的死於一個怪夢嗎?

晚唐疑案:一支九鸞釵,同昌公主真的死於一個怪夢嗎?  

晚唐疑案:一支九鸞釵,同昌公主真的死於一個怪夢嗎?
新婚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來對她說:「南齊潘淑妃要來取她的九鸞釵了。」九鸞釵是同昌公主經常佩帶的飾物,這枚玉釵上雕著九隻鸞鳳,每鳳一色,各不相同,釵邊還刻著「玉兒」兩個字。堪稱世間奇珍。
同昌公主對這個夢感到十分奇怪,就告訴了自己的侍女。做夢不久,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
唐懿宗廣召名醫巫祝,為同昌公主治病。然而,同昌公主的病情卻一天天地加重。慌了手腳的唐懿宗與郭淑妃,將太醫院的御醫集中起來,二十多人一起派赴同昌公主府,為公主診治。然而,就連太醫們都弄不清,同昌公主得的是什麼怪病。他們知道公主已是病至不治的地步了,驚慌之下,商量了一個主意,舉出了一個滿是奇珍異品的藥方,送到皇帝那裡,希望湊不齊藥材,自己到時可以因此逃過難關。
藥方里有紅蜂蜜、白猿膏、千年靈芝、人形參等等。然而,太醫們低估了皇帝愛女的決心。李漼居然很快就派人找到了所有的藥材。
太醫們無計可施,只好將錯就錯,將這些葯灌進了同昌公主口裡。 灌不灌結局都是一樣的,只苦了同昌公主死前還受如此這番折磨。
十七八歲的同昌公主,在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的中秋,離開了人世。
駙馬韋保衡眼看著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驚失色。作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為了不讓皇帝遷怒於自己,他開始了瘋狂的誣陷與報復。
首先,他控訴說,御醫沒有好生為公主診療,用藥不當,以致延誤病情,害了公主的性命。
正在呼天搶地的李漼,一聽愛婿的話,立即紅了眼睛,即刻把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醫都砍了頭。還把他們的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治罪。這樣昏憒的行為,朝臣自然是要勸諫的。
韋保衡趁機鼓動皇帝,將三十多個與自己素來不和的大小官員,或貶謫,或處死。硬說是他們妒嫉同昌公主與韋家的受寵,而與御醫勾通,用藥害死同昌公主。
被這飛來橫禍打中的,甚至還包括了宰相和兵部侍郎。其中,包括同昌公主的姑父於琮,與韋保衡同為駙馬的他,不僅輩份比韋保衡高,而且人品才學也遠遠超出其上,無論朝野,人們對他的評價,遠比貪財好權的輕浮少年韋保衡高得多。因此,他也成為一向是心胸狹隘的韋保衡嫉恨的對象。
現在,韋保衡借著同昌公主之死,將於琮一家親友都遠遠地發配到了荒涼的南疆。於琮的妻子廣德公主是一位賢妻,她知道韋保衡仍舊不甘心就此放過於琮,當她明白自己無力挽留丈夫的時候,便向哥哥請求,自己隨丈夫一起去韶州,以便照顧,公主妻子緊隨身邊,韋保衡果然無法再向於琮暗算下手,於琮總算保住了性命。
唐懿宗隨之又將眼光轉向了同昌公主的侍叢,他認為,陪著同昌公主嫁入韋家的宮婢保姆,沒有盡到保護之責,逼著他們也自殺。並讓同昌公主的奶媽陪葬。奇怪的是,他為什麼不追究身為丈夫的韋保衡照顧不力呢?
在韋保衡的操縱導演下,一通血腥的屠殺放逐之後,認為總算為女兒報了仇的唐懿宗將同昌公主追謚為文懿,並開始策劃一場浩大的葬禮。
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元宵節的前一天,喪禮如期舉行。
李漼親自為女兒寫了輓歌,並勒令群臣都要作詩詞弔唁。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帶著金銀器物和各自的吊辭,來參加葬禮了。
所有將要與公主同葬的寶物以及儀仗,排著三十幾里的長隊,浩浩蕩蕩地往長安東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槨,也是超出禮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僅僅沿路賞賜給抬棺人的飲食,就多達三十駝糕點、一百斛酒。由此可見棺槨之大、抬棺人之多。
懿宗對同昌公主不絕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兒死後,都對與她相關的人大加青目。樂師李可及因譜寫哀輓同昌公主的《嘆百年曲》有功,居然封至大將軍爵,他兒子娶媳婦時,懿宗送他兩壺酒,壺內居然全是珍珠寶石。
至於同昌公主的丈夫韋保衡,更是飛黃騰達,加官晉爵。等到兩年後的夏天,李漼終於一命歸西,臨終時,居然發下遺旨,讓韋保衡代十二歲的兒子李儼攝政,全權處理軍國大事。
但是,作惡多端品行低劣的韋保衡只會賣弄小聰明嫁禍於人,根本沒有指揮若定、執掌權力的本領。僅三個月後,韋保衡就被貶為崖州澄邁縣令(今海南海口郊),比起當年被他貶到廣東的朝臣來,更是被趕得遠之又遠。
痛恨韋保衡的大臣及皇族當然不會就此放過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來,將他殺死在半道上。
雖然引發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無論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時候,對她的品行為人,都仍舊沒有一絲半點的貶低之辭。因此,她無疑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卻嫁了一個陰謀家,還有一個昏頭昏腦的父親。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變,使這個可憐的少女,即使身在黃泉,也不得安寧。
關於那枚九鸞釵,在同昌公主死後,它也詭異地失去了蹤影。
有人說,「玉兒」就是南齊潘淑妃的小名,九鸞釵原本就是她的殉葬之物,同昌公主實在是不應該用它作飾物。因而,玉兒索命來了。
(本篇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