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刘备 你知道嗎?原來他纔是三國之亂的真正幕後元兇!
你知道嗎?原來他纔是三國之亂的真正幕後元兇!
在戰爭時期,歷史文獻往往錯亂很多,託《三國演義》的福,三國可能是國人最爲了解的亂世了,甚至比離現代更近的民國還了解。
歷史上一般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算做三國的時期的開端,但是實際上在這之前,魏蜀吳三家的勢力範圍基本已經劃分好了,只是還沒撕下那層遮羞布而已。
《三國演義》第一回的章節名叫做“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故事發生在黃巾起義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84年,離漢獻帝“禪讓”帝位於曹丕還有36年。
若非孤,天下不知幾人稱王!
黃巾起義雖然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但是並不致命,致命的後果是通過起義,讓世家大族看到了中央朝廷的衰弱,於是世家紛紛積蓄力量,以圖後世。
魏晉時期,通過九品中正制的實施,世家大族掌握了真正的話語權,唐朝時期的五姓七望中的清河崔、太原王,就發家於三國時期。
清河崔雖然名聞後世,但是在當時,他們並不算是頂級豪門,充其量算中等而已,真正的頂級大BOSS是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東漢末年,宦官的勢力很大,靈帝時的“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
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
宦官掌權總是喜歡任人惟親,引起了世家的不滿,時間長了,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烈,“黨祻之禍”就是鬥爭的結果之一。
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這是爲人臣子的頂點。
袁紹的高祖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爲司徒,後來他的兒子袁敞爲司空,孫子袁湯爲太尉,曾孫袁逢爲司空,袁隗爲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隱隱有天下第一世家之稱。
袁紹,就是司空袁逢之子,不過很可惜的是,在子以母貴的漢代,他不是嫡子而是庶出,於是他被過繼給了袁逢的哥哥袁成。
袁紹字本初
三國另一名人袁術,也是袁逢之子,是袁紹的同父異母弟弟,不過他是嫡子,可以直接繼承他老爹的政治遺產。
黃巾起義給了世家一個很好的機會,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世家子弟開始嶄露頭角。
袁紹這時也結束了在家的幾年蟄伏,應大將軍何進的辟召進京。
大將軍何進是漢靈帝劉宏皇后的同父異母兄,以外戚顯貴,統領左右羽林軍,對宦官專政不滿。
袁紹有意借何進之力除掉宦官,而何進因袁氏門第顯赫,也很信任袁紹。
但是沒想到最後,卻是他信任的人爲他敲響了喪鐘,也爲東漢王朝的覆滅敲響了喪鐘。
靈帝有二子,一爲何皇后所生的皇子劉辨,一爲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在立誰爲帝的事情上,宦官與何進產生了分岐。
後來何進以武力相威脅,率領大軍屯於宮門外威脅,宦官們不得不立劉辨爲帝。
但是雙方矛盾越積壓越深,隨時都有火併的可能,雙方都提防對方的冷箭。
劉辯即帝位後,何皇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太傅袁隗與大將軍何進輔政,同錄尚書事,這是外戚與世家對宦官的一個勝利。
袁紹通過何進的賓客張津對何進說:“黃門、常侍這些宦官執掌大權已經天長日久,專幹壞事,將軍應該另擇賢良,整頓國家,爲天下除害。”
正好,這時有人告發宦官首領蹇碩謀劃誅殺何進被何進下令捕殺,袁紹趁機建議何進斬草除根,將宦官們殺光。
但是建議被何太后拒絕了,何進本人也猶豫不決,最後袁紹又提了個建議:“可以調集四方猛將豪傑,領兵開往京城,對太后進行兵諫。”何進認爲可行,於是下令召幷州牧董卓帶兵進京,並派親信回鄉募兵。
四方兵起,京師震動,宦官們着慌了,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進恕罪。
袁紹在旁再三勸何進乘此機會殺掉他們,但何進還是把他們放走了。
袁紹很不甘心,寫信通知州郡,詐稱是何進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親屬入獄。
宦官們走投無路,鋌而走險,他們藉口離京前願最後侍奉一次太后,又進了宮。
在張讓的指揮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領黨徒數十人,等候何進入宮後,將何進斬殺於嘉德殿前,史稱“十常侍之亂”。
袁紹聽說何進死於宦官之手,馬上帶兵進宮誅殺宦官號稱爲何進報仇,時任虎賁中郞將的袁術也帶兵攻打皇宮,焚燒青瑣門,他們的叔叔袁隗,則矯詔誅殺了其他來不及跑的宦官,不論老幼,只要是宦官一律誅殺,直殺了兩千多人。
後來董卓進京,倒行逆施,擅行廢立,又引起了世家的羣起圍攻。
他們以袁紹爲盟主,號稱十八路諸候,一起討伐董卓,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參加討董的諸候裏有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他在董卓燒燬的洛陽找到了丟失的傳國玉璽,趕緊匆匆離去。

傳國玉璽
後來孫堅與劉表作戰中陣亡,其部將多依附袁術,他的長子孫策更是認袁術爲義父。
後來孫策爲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向袁術提出以傳國玉璽質押借五百士兵,袁術認爲自己是天命所歸,大喜過望,
公元197年,袁術稱帝,建號仲氏,廣置公卿朝臣,生活驕奢淫逸,爲世人所不恥,不久就遭到孫策、呂布、曹操等人的圍攻。
公元199年,袁術走投無路,將帝號託與袁紹。
袁術字公路
他寫信給袁紹說: “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權出自私門。英雄豪傑爭奪追逐,分割地盤。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兩樣,只有強大的一方吞併他方。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現在您擁有四個州,戶口達百萬人,論勢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論地位誰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雖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麼能夠將斷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將已經滅亡的朝廷重新振興呢?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
袁紹見信雖然不敢聲張,心裏卻是求之不得的。
他指使主簿耿苞爲自己當皇帝尋找根據,耿苞私下對他說:“赤德已經衰敗,袁氏是黃帝后裔,應該順天意、從人心。”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論”,漢朝是所謂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黃帝就是土德,而袁家爲黃帝的後代,所以袁氏取代漢朝是“天意”。
袁紹向軍府僚屬公開了耿苞的這些言論,僚屬們都認爲耿苞妖言惑衆,混淆視聽,應當殺頭。
袁紹知道時機還不成熟,唯恐露出馬腳,不得已令人殺了耿苞。
200年,袁紹與曹操於官渡激戰,大敗而回。
202年,袁紹病逝,終其一生,未能稱帝。
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譚袁尚爭權奪利大打出手,後來都被曹操吞併,從此汝南袁氏退出了頂級豪門的舞臺。
一千多年後,汝南袁氏的後人在小站練兵,率領北洋新軍,勸退宣統退位,自己又做了洪憲皇帝百日,此人名叫袁世凱。
袁世凱
與袁紹一樣,他也是庶出,也是一樣的皇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