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人物康有为简介
中华民国人物康有为简介
中华民国人物中文名:康有为
外文名:Kang Youwei
别号:康祖诒、康南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
出生日期:1858年3月19日
死日期:1927年3月31日
职业:政治家、头脑家、教诲家
(历史3xm.com.cn)信奉:改良主义
主要造诣:提议公车上书构造强学会,宣扬维新头脑资助光绪帝举行戊戌变法
代表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正义》、《广艺舟双楫》、《康子篇》
康有为人物平生

晚年修业
咸丰八年仲春初五日(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权要田主家庭。祖父康赞修,官至连州训导;其父康达初,官任江西补用知县;从叔祖康国器,护理广西巡抚,曾列入过反抗太平天国活动。康有为少年时期师从康赞修、朱次琦,他们都崇信宋明理学,因而,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厌弃所谓汉学家的啰嗦考证,希图拓荒新的治学途径。进修一段理学以后,便对理学也不赞成了。由于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康有为五岁能诵唐诗数百首。六岁时扈从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朱熹所注《孝经》,康有为十一岁时父亲作古,追随祖父接收严厉的封建正统教诲,攻读经史。这时候,太平天国失利不久,他“频阅邸报,览知朝事,知曾文正、骆文忠、左文襄之业,而激昂大方有远志矣”。
同治十一年(1872年),康有为再应孺子试不售,就致力于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同治十三年(1874年),“始见《瀛寰志略》、地球图,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光绪二年(1876年),他应乡试不售,扈从朱次琦进修。朱次琦教授教养重四行五学:四行是敦行孝弟
,崇尚名节,转变气质,检摄威仪;五学是经学、文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词翰之学。主意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口说高论;“扫去汉、宋之流派,而归宗于孔子”。康有为受其影响,“以圣贤为必可期”,“以世界为必可为”。又攻读顾炎武、钱大昕、赵翼等人叙述汗青的著作,因而“谈论宏起”。光绪四年(1878年),继承追随朱次琦念书,攻读《周礼》、《仪礼》、《尔雅》、《说文》、《水经注》诸书,和《楚辞》、《汉书》、《文选》诸文,“大肆力于群书”。不久,以日埋故纸堆中,汨其灵明,渐厌之,乃“闭户谢友朋,默坐养心”。“默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灼烁。自以为贤人则欣但是笑,忽思百姓困苦则闷但是哭”。国度的危亡,实际的刺激,使他对传统的文化学术发作疑心。
光绪五年(1879年),最先打仗东方文化。二十二岁那年脱离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念书,读了很多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世界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记要》等。同年又游了一次香港,使康有为大开眼界。以后续继浏览《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主要劈头。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列入会试,回归时经由上海,进一步打仗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很多引见资本主义列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由进修,康有为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辈。帝国主义的侵犯,清代的糜烂,使年青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东方的强大,康有为发愤要向东方进修,借以拯救正在危亡中的故国。今后吸取了东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看法,开端形成了维新变法的头脑体系。
长兴讲学光绪九年(1883年),“购《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重学及列国史志、诸人纪行皆涉焉”。创《不扎脚会草例》,划定入会的人皆不克不及扎脚,通常曾经扎脚而从新放足的,都赋予赞誉。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发作,两广遭到法国扰乱。康有为“感国难,哀民生”,茕居一楼,“所悟日深,因显微镜之万数千倍者,视虱如轮,见蚁为象,而悟巨细齐同之理”。俯读仰思,“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列入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昔时玄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故国的危亡,批评墨守成规,请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阁下”三条纲领性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