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山东诸城密州酒业 中國最好的賞月聖地之:濰坊諸城密州超然臺

火烧 2022-07-14 11:19:02 1046
中國最好的賞月聖地之:濰坊諸城密州超然臺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濰坊密州超然臺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煙柳一池花;煙雨暗千家。北宋蘇軾孔子說“四十不惑”,四十歲前後的蘇軾是在密州 今濰坊諸城 度

中國最好的賞月聖地之:濰坊諸城密州超然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濰坊密州超然臺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煙柳一池花;

煙雨暗千家。

北宋蘇軾

孔子說“四十不惑”,四十歲前後的蘇軾是在密州(今濰坊諸城)度過的。在這裏,他主政兩年,挽救百姓於連年災禍之中;在這裏,他修建超然臺,“超然四望”成爲古密州八大勝景之一;在這裏,他寫下了“明月幾時有”的千古名篇。“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超然臺上,蘇軾完成了脫胎換骨的人生蛻變。

主動到密州任職

成“救火隊長”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文化上造詣很深,但是在政治上卻並不順利。人到中年的蘇軾趕上王安石變法,而他反對新法,爲當權的新黨所不容。無奈之下,蘇軾主動請求外任,遠離朝局紛爭。

蘇軾首先任開封府推官,又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職三年後,宋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主動要求出任密州(今濰坊諸城)太守。這是因爲當時他的弟弟蘇轍正在齊州(今山東濟南附近)擔任掌書記,蘇軾希望離得近些,兄弟倆容易相見,相互有個照應。

不過,此時的密州可比不了“人間天堂”杭州的富貴繁華,正是災荒相繼、民不聊生的狀態,這位“救火隊長”剛到任就忙活了起來。在後來寫的《超然臺記》中,他這樣回憶:“餘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採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密州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是,案件訴訟雜亂繁多,官府食堂裏也沒啥吃的,蘇軾每天都吃枸杞、菊葉等野菜,有時還親自去挖。

爲了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蘇軾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救助措施。到任後不久即上書韓丞相,如實反映災情,爲民請命,要求朝廷選差官員下來視察災情,體量放稅。他從訪問農夫野老中吸取生產經驗,主張用火燒、用泥深埋的辦法堅決剷除蝗害,並且動用部分倉米來獎勵捕蝗的人,使百姓“荷鋤散掘誰敢後,得米濟飢還小僕”。他還親自加入到捕蝗救災的勞動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各種災情基本得到控制。同時,他大力緝拿盜賊,收養棄嬰,撫卹百姓,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山东诸城密州酒业 中國最好的賞月聖地之:濰坊諸城密州超然臺

“餘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任職一年後,密州太平許多,蘇軾迷上了這裏的淳樸民風和美麗山水,命人修建了超然臺。超然臺原本是北魏時所建的城牆土臺,荒蕪廢棄許久,蘇軾因陋就簡,修建了亭臺樓閣,成了登高遠望、飲酒賦詩的絕佳場所。公事之餘,蘇軾與友人遊憩於此,雖然生活過得清貧,他的精神世界倒還充實。

打擊接二連三

高臺留下名篇

超然臺名字清新脫俗,是蘇軾專門邀請弟弟蘇轍命名的。蘇轍深知兄長的性格和處境,於是就引用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文意,將高臺命名爲超然臺,以示無往不樂、超脫凡世之意,也表達了自己對哥哥的期待。

孔子說:“四十不惑。”四十歲前後,蘇軾正在密州任職,這段時間,他經歷了人生的重重打擊,受當權者排擠,政治上事事不順,極爲艱難,對於這個滿腔抱負的才子來說顯然非常壓抑。同時,密州的年荒、民憂、政事、生活都很艱苦,使他勞心勞力,焦慮不堪。此外,他又剛剛經歷了喪母、喪妻、喪父的痛苦。俗話說“屋漏偏逢連陰雨”,接二連三的打擊,令他滿腹淒涼,這也正是弟弟蘇轍勸其“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深意。

蘇軾在密州期間,思想上開始由獨尊儒家轉向兼容釋道。蘇軾少年得志,才華橫溢,一直接受着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以積極進取的精神步入仕途。當仕途坎坷時,在密州他重新思考人生,把佛老思想作爲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最終集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形成了他身處困境而能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蘇軾深愛此臺,親筆題寫“超然臺”三個大字,並作《超然臺記》,以記其事。他在密州寫下的一些名篇中,提及超然臺總是津津樂道。名垂千古的《水調歌頭》、登臺眺望密州寫下的《望江南》、在深冬登臺觀望雪景寫的《雪夜書北臺壁》,這些動人詩篇,都是在臺上所作,由此可見蘇軾愛臺之深。 

文章憎命達,文學巨人在最失意的時候寫出了最好的作品。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蘇軾在超然臺飲酒賞月。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面朝西遙望齊州,想念弟弟蘇轍。雖然齊州和密州相距不遠,但是陰差陽錯,兩年間,兄弟二人一直無緣得見。面對良辰美景,蘇軾更是感慨萬千,藉着酒意,寫下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千古名篇。正如林語堂所言:“這首詞寫出之後,其他以中秋爲題的詞都可棄之不足惜了。”

儒家經學在密州源遠流長,同時佛家、道家在這片土地也比較盛行,在密州,蘇軾閒暇之餘把很多時間與精力放在了論禪、談玄和交遊上。此後的蘇東坡越發成熟、泰然。

重建超然古臺

傳承東坡文化

在密州,蘇軾留下了二百餘篇詩文,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篇新作,他的思想感情、創作風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藉着這些詩文,超然臺名聲大噪,司馬光、文同、張耒、李清臣等朝野碩儒名臣登臨超然臺酬唱附和,佳作頻出。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