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四库全书是什么意思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孝感神佑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孝感神佑

孝感神佑【原文】 乾隆甲辰,济南多火灾,四月杪,南门内西横街又火,自东而西,巷狭风猛,夹路皆烈焰。 有张某者,草屋三楹在路北,火未及时,原可挈妻孥出,以有母柩,筹所以移避,既势不可出夫妇与子女四人抱棺悲号,誓以身殉。时抚标参将方督军扑救,隐隐闻哭声,令标升后巷屋寻声至所居,垂绠使缒出。张夫妇并呼曰:“母柩在此,安可弃也?”其子女亦呼曰:“父母殉父母,我不当殉父母乎?”亦不肯上。 俄火及,标军越屋避去,仅以身免。以为阖门并煨烬,遥望太息而已。乃火熄巡视,其屋岿然独存。盖回飚忽作,火转而北,绕其屋后,焚邻居一质库,始复西也。非鬼神呵护,何以能然? 此事在癸丑七月,德州山长张君庆源录以寄余,与余《滦阳消夏录》载孀妇事相类,而夫妇子女,齐心同愿,则尤难之难。夫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况六人乎?庶女一呼,雷霆下击,况六人并纯孝乎?精诚之至,哀感三灵,虽有命数,亦不能不为之挽回。人定胜天,此亦其一。事虽异闻,即谓之常理可也。余于张君不相识,而张君间关邮致,务使有传,则张君之志趣可知矣。因为点定字句,录之此编。 【译文】 乾隆甲辰(1784)年,山东济南常常闹火灾。这一年四月末,南门内的西横街又发生了大火,火势自东而西。这条街巷路面狭窄,再加上风急火猛,整个住宅区很快就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有位张某,他家的三间草屋就座落在这条街巷的路北。当大火还没扑来之前,他原可以带领妻子儿女转移到安全的处所,只因家中还安放着他母亲的灵柩,火势蔓延之际,他们还在筹措如何把灵柩移离火区。瞬息之间,大火逼近,其势已不能逃出火海了。张某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儿女抱着棺材大哭,誓死要以身为老母亲殉葬。 当时济南巡抚的属下抚标参将,正在现场指挥军队士兵救火,隐隐约约听到街北有哭声,就命几名标军登上后巷屋顶寻声救人,标军找到张家六口人,便从房上垂下一根大绳,让他们系住,好一一营救上来。张某夫妇却大喊:“母亲的灵柩在这儿,我们怎能弃而不顾?”那四个儿女也不肯上,哭喊道:“爸爸妈妈要殉身奶奶,我们也要陪同爸爸妈妈死在一块儿。”犹豫之间,烈焰掩至,标军们只好跳上邻居的房屋,才得以脱身。当时人们都以为张某一家六口,连同那三间草屋,必定化为灰烬。众人望着熊熊烈火,只有长叹而已。 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巡视现场,意外地发现张家三间草屋依旧巍然独存。原来,当火势将要扑向张家时,忽然刮起一阵暴风,把火势卷而向北,绕过张家屋后,烧掉邻居的一座仓库,又转而向西。这种现象,若非鬼神的呵护,哪有可能? 这个故事是乾隆癸丑(1793)年七月,德州书院山长张庆源先生,把当时的情形记录下来邮寄给我。这和我在《滦阳消夏录》中记载某寡妇的故事相类似。然而,能做到夫妻、子女六人齐心同德,誓死殉孝,实在是难而又难了。常言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他们是父母子女六人同心呢?《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了一位贫穷妇女蒙冤受屈,振臂一呼,雷电下击,为她伸张了正义。何况张家六口皆是至孝啊!精诚之至,必能感通天地神灵。即使命数有定,神鬼也不得不给予挽回,这也是人定胜天的一例吧!这个故事听来奇异,但说它顺乎情理也是可以的。 我和张庆源先生并不相识,而张先生却把此事记录下来辗转邮寄给我,务必使它流传。张先生的志趣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把原文加以润色著录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