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千古完人王阳明这三句话,听懂一句就够你用一辈子了
千古完人王阳明这三句话,听懂一句就够你用一辈子了 他, 5岁时,仍不会说话; 12岁时,才正式上学; 13岁时,母亲去世,幼年失恃; 22岁时,考进士不中; 25岁时,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 28岁
千古完人王阳明这三句话,听懂一句就够你用一辈子了

他, 5岁时,仍不会说话; 12岁时,才正式上学; 13岁时,母亲去世,幼年失恃; 22岁时,考进士不中; 25岁时,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 28岁时,参加礼部会试,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35岁时,宦官刘瑾擅政,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如此坎坷的前本生,并没有阻碍他成就后来的丰功伟绩。 无数后人顶礼膜拜: 曾国藩、张居正、梁启超、孙中山,甚至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立功无数: 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乃明杰出军事家。 开学立德 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满天下。 创新立言: 创立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成为儒学又一宗。 他就是千古完人王阳明,他坎坷的人生总是被后人津津乐道。 这一路走来坎坷不断,他是如何反转,成就这些丰功伟绩的呢?难道有什么锦囊妙计?让我们拆开历史的面纱,去一探究竟! 锦囊一: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神马都是浮云) 古料记载,三十五岁那年他上书皇帝言政,触怒宦官刘瑾,被打四十廷杖,贬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 王阳明离开京城后,刘瑾派了手下暗中跟随,想寻找机会加害。 王阳明在途中抛下衣物,装出投水自尽的假象,然后搭乘商船去舟山才免去一死。 到了龙场驿站,又是困难重重,王阳明一行人没有居住的房屋、与当地居民的语言不通,又少吃少喝,没多久、随从们就病倒了…… 但是王阳明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对自己说:「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把所有的艰险都看作浮云,随他去吧。 于是,王阳明生火做饭,照顾生病的随从,还唱歌给他们解闷;开荒种地,与当地的居民交流沟通,并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他们。 不久后,王阳明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和夸奖,人们纷纷解囊相助,随从们病好后,也一起开荒种地,生活慢慢的越过越好。 面对坎坷,王阳明没有辗转反侧、夜夜难眠,而是抬头望天,学会释然。 锦囊二: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细细思索不难发现,龙场驿站的住宅环境恶劣,开荒种地又身累体乏,这些对于过惯了公子哥儿生活的王阳明而言,大概跟地狱的生活一般吧。 但是,王阳明却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然不忘时常静坐,苦苦追寻圣贤之道。 他常常会想「 ”倘若孔子身处这样的境地,他会怎样?倘若尧、舜、周文王、周公被赶到这个鬼地方,他们会如何应对呢?” 想了数日之后,终于在一天夜里,王阳明顿悟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意思就是: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本心”,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忠奸,能够判断世间的一切事物。随心而动,随意而行,这就是「 ”心即是理。” 这就是著名的「 ”龙场悟道。”而中华哲学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 ”心学”也就此诞生。 这种「 ”心学”修身养性,对做事做人都有好处,王阳明将这些思想耐心传授给当地居民。 时间一久,当地居民与王阳明的关系非常融洽,还为他建造了「 ”龙岗书院”,四周学子纷纷前来求教…… 顿悟之后的王阳明内心的力量正逐渐强大起来,果然不久之后,王阳明就告别了龙场,踏上了辉煌而充满传奇的人生之路。 王阳明困顿之时,仍不忘探索圣人之道,他能有日后的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锦囊三: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后来,王阳明仕途越走越顺,但他仍然不忘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得意忘形,要谦虚处事。 王阳明有言: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也就是说,省察克治是在有事时的存心养性,存心养性是在无事时的省察克治。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孔子说「 ”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也正是因为王阳明对自己时时省察,才始终受众人尊敬。 依据王阳明的三个锦囊,可以帮助现代人打开视野、格局,领悟到不同以往的人生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有很多像王阳明一样有智慧、有头脑、有妙计的明哲先贤。 他们的人物故事充满了哲理启发,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可以指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向。 英国人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 王立群教授说:历史的核心是人物,人物的经历是故事,通过读史可以懂得许多为人、为事的道理,就是所谓的为我所用。 历史中有很多人物,也有很多案例,这些东西摆在那里,让你略微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很多道理。
很赞哦! (1032)
相关文章
- 王阳明心学简介 王艮与王阳明
- 王阳明心学如何让心变得强大 王阳明与唐伯虎故事:内心强大方能命运坚挺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唐伯虎与王阳明竟然是同科考生,但状元却是另一位大名人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王阳明的大弟子,明代学界的“绪山先生”是谁?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王阳明:人人可以成为的圣人,与孔子标榜的圣人有什么区别?
- 六度空间是啥 唐伯虎与王阳明的六度空间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良知即利润:解析为什么日本企业家崇敬王阳明?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古龍場是啥樣?王陽明悟道的古龍場發現多處碑記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能說清楚的王陽明的,唯有這一本《王陽明心學(王覺仁著)》
- 王阳明为什么不出名 王阳明是何许人呢 他到底得出什么结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