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东湖历史文化
东湖历史文化
一、东湖的历史文化
当地人心中自有一股春意与豪气:一座曾经东西南北七里三的古城,竟有东西南北四湖拱护:南湖已填没,北湖已趋于无,如今拥有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同名的东湖、西湖。随着城市发展,东湖西湖由郊野而中心,似两片肺叶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两支大动脉管的前壕、后壕贯通相连,激活城市激情、灵性、朝气。
在天门人看来,就其人文底蕴,其东湖远超武汉东湖:明代文学“竟陵派”在此地形成;而在唐代时西湖诞生了世界首部《茶经》,作者茶圣陆羽就生于斯长于斯,自当不逊于杭州西湖。
天门东湖西湖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
《禹贡》载:夏禹“番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清乾隆《天门县志》载:“三澨系天门境古河流,属荆州之域,接天门河。”明末清初时期,连年水患不断。民国年间,更有水患加战乱,东湖一度沦为芦苇岗材和茅草丛生之地……
二、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
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md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dz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
三、东湖的来历三十字
30字说不清楚的,你说的是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武汉东湖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14年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汉中心城区扩大,东湖居武汉市江夏区的汤逊湖之后,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
东湖因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现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其位于长江南岸,是由长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在人工干预下,从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湖北省博物馆五个片区组成,楚风浓郁,楚韵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素有九十九湾之说。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风景线。
中文名称
武汉东湖风景区
外文名称
East Lake Scenic Area of Wuhan
别名
武汉东湖
行政区类别
单列行政区,风景旅游区
所属地区
中国武汉
历史文化
磨山区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md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dz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四、东湖公园的历史
东湖,位于温陵路北段以东,东湖路以南。
唐贞元元年(785年),刺史席相令浚湖,于湖中岛上建亭。时湖面40顷,湖水澄碧,青山环绕,是当时泉州主要游览园林,并留下许多名人游湖的传说。
贞元九年(793年),席相置酒亭中,为欧阳詹等8秀才赴考饯行,席相与别驾姜公辅常抵此同游。席相离任,后人为纪念太守与公辅请于县尹,选二公所钟之地建亭,称“二公亭”,欧阳詹作“二公亭记”。
五代至宋,沿湖及湖中建宝胜禅寺等寺院,并筑有清源胜境和班春等亭廊。南宋时期湖中淤积,庆元六年(1200年)知州刘颖、颜颐仲两度疏浚,积湖泥为山,分别建亭名丰泽、湖光、聚星、绿野。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郡守颜颐仲复浚并修斗门,铺设石径,积其土为三山,植竹,修桥造亭,形成湖中7岛,称七星墩。元朝东湖淤积益甚,至明初淤泥汇聚湖中。
明天启五年(1625年),知府沈翘楚再浚,掏淤泥为堤,堤如北斗之柄,堤下为桥,堤上建“揽古亭”,移宾客庐、宿候馆于湖上。清及民国无疏浚,东湖逐渐淤塞,又豪强侵吞,筑庐营墓或辟田畴,东湖胜景不复存在。
1987年,市政府决定开发东湖,重建东湖公园,规划面积20.56公顷,公园为风格独特的综合性公园,突出闽南石雕、石刻、盆景特色,配以诗画室廊,公园设春夏秋冬四景区,各景区建筑小品紧扣季节特点,春为温陵集锦,夏为星湖荷香,秋为山海汇奇,冬为桐林怀古。春冬二景区间设竹径通幽过道。

并复建二公亭、恩波亭、揽月亭等亭榭。园内分设主次环道,主环道环中心湖主景区,以花岗岩铺地装饰花纹,西北段架拱桥,主环道可通车。
次环道根据各景区地形和造景需要呈“S”型布局。路面铺花岗岩。
分景区采用不同花纹。建桥7座。
公园于1991年动工,共投资人民币2000多万元。但因福厦公路穿过东湖原址,故复建规模不及其半。
。
五、为什么说湖北省博物馆是研究湖北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资料库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
它是我国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这里集中陈列了许多在湖北境内挖掘出的文物,比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代表——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 钺;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以及16节透雕龙凤玉 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 湖北省博物馆中还有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1965年在江陵望 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的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剑; 1978年在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 磬、青铜尊盘、鹿角立鹤;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 成的酒器;1974年黄跛盘龙城李家嘴3号墓出土的大玉戈;1977年 崇阳白霓出土的商代打击乐器——铜鼓,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 皮鼓形铜鼓。
另外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 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 金凤冠等。遂些文物都是研究湖北地区古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宝贵资 料。
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是研究湖北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资料库。
六、湖北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历 史 湖北历史源远流长。
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以前,南方民族长期在这里劳动和生活。春秋时(前770-前476年),国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区的楚国在南方诸国中最为强盛。
战国时(前475-前221年),南方诸国统一于楚。公元前221年,统一的秦朝分天下为四十郡,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和黔中等郡。
西汉划天下为十三部(州),湖北以汉水为界,西为南郡,东为江夏,均隶属于荆州。三国时,吴魏分治湖北,都称荆州。
经两晋至南北朝,刘宋置荆州、郢州,又侨置雍州,萧齐继承了刘宋建制。梁以后建制紊乱,至隋统一,仍称荆州,一度称鄂州,故湖北简称鄂。
唐分全国为十二道,湖北属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隶属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县属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于此;有十九县属京西南路,另数县分属淮南西路、夔州路。
元朝除中央称中书省外,分全国为十一个中书省,简称行省。湖北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以南属湖广行省。
明朝改制,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省,北为湖北省,是为湖北建省之始。
湖北省当时领有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宜昌、施南等十府。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省下设江汉、襄阳、荆南、施鹤等四道,共辖69县。
后废道存县。此后除少数县间有拆、并外,一般无变动。
1932年、1936年,又先后将69县分属11个、8个行政督察区。另,汉口有时为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
自1927年开始,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
1947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园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
1949年后,省内政区迭有变更。2002年,湖北省辖有12个省辖市:武汉、黄石、荆州、宜昌、襄樊、十堰、黄冈、孝感、荆门、鄂州、咸宁、随州;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个直管市:天门、仙桃、潜江;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
市、州共辖60个县(市)、38个区。省人民政府驻武汉。
信息提供单位:湖北省地方志 文 化 文物: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丰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誉。 全省已查出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5000处,已公布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127余处,其中省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65处,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
省政府还审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荆州、武汉、襄樊、随州、钟祥等5座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舰于1997年元月整体打捞成功,目前已完成维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筑丰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当山古建筑群、荆州古城墙、钟祥明显陵三处为龙头;以鄂州吴王城、赤壁古战场、荆州三国遗址、当阳关帝陵、襄樊城墙及古隆中等三国文物建筑和利川大水井、鱼木寨、咸丰土司王城、来凤仙佛寺等少数民族建筑为两条线;以黄梅四祖寺、五祖寺、当阳玉泉寺、襄樊广德寺、武汉宝通寺、归元寺等佛教建筑和武当山、长春观等道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为一个重点,并辅以秭归屈原故里、汉阳古琴台、东湖行吟阁等楚文物纪念建筑的格局。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博物馆:目前,全省有各类博物馆121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75个,纪念性博物馆22个,专门性博物馆2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日前,投资2.35亿元的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已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全省形成博物馆布局五大系列:以荆州、荆门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馆;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纪念馆;以红安县革命博物馆、麻城市七里坪革命旧址纪念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革命斗争史纪念馆;以李时珍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代表的民族博物馆。各类馆藏文物丰富,数量达53万余件,一级文物2926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件。
馆藏自然标本总数57万余件。腊月三十——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
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
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
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现已禁鞭),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
七、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
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自然人文景观武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态复杂,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观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百年老街江汉路等等。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
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汉黄鹤楼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城区休闲及娱乐景观:东湖风景区、磨山、琴台大剧院、武汉植物园、东湖梅园、东湖鸟语林、龟山电视塔、中山公园、解放公园、蛇山、黄鹤楼、龟山、龟山三国城、晴川饭店、归元寺、月湖-古琴台、湖北省博物馆、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首义广场、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汉口江滩、万里长江第一隧道、长春观、古德寺、莲溪寺、洪山公园-宝通禅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关公卓刀泉、洪山广场、光谷广场、武昌江滩、汉阳江滩、起义门、黄兴拜将台、司门口商业区、徐东商区、街道口商区、施洋烈士陵园、八七会议会址、武汉长江大桥、晴川阁、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珞珈山)、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九峰山森林公园、紫阳湖公园、堤角公园、解放公园郊区休闲及娱乐景观:龙泉山、道观河、木兰山风景区、盘龙城遗址 非物质文化景观:汉剧、独角戏、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武汉特色方言-武汉话城区特色一条街:汉正街购物一条街、江汉路消费一条街、司门口购物一条街、吉庆街小吃一条街、精武路饮食一条街、户部巷小吃一条街、首义园小吃街、徐东购物消费街、香港路餐饮街、硚口路美食一条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一条街、广阜屯电脑一条街、汉阳法国风情街、武汉光谷商贸街、解放大道武广商业街、百瑞景中央生活区国际风情街(在建)、华师文化街。
八、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
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
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二、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
“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张亨甫《金台残泪记》(著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谓:“甘肃腔”曰“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
西皮、二黄合流,最早见于清代叶调元《汉皋竹枝词》(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倒板高提平板下,音须圆亮气须长。”说明当时不仅是西皮、二黄合奏,腔调板式已渐趋完备。
汉剧在嘉庆、道光年间进入兴盛时期,科班迭起,名角辈出。并依流行地区划为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个路子。
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汉剧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两类声腔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
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
九、东湖醋园的历史
东湖醋园的历史:
2004年,作为全国酿造业唯一的旅游品牌———“东湖醋园”成功获得了国家旅游商标的注册。“东湖醋园”旅游商标注册成功。
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以山西老陈醋文化为主题建立的“东湖醋园”,继被有关方面认定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点后,又获准了旅游商标注册。这是我国惟一的一个醋文化旅游园,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准注册的醋园旅游商标。
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山西老陈醋厂基础上建立的股份公司,主要生产“东湖”牌山西老陈醋。“东湖”牌老陈醋是山西老陈醋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和典型代表。1998年,该公司为了山西老陈醋的可持续发展,借助这一优势,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东湖醋园”。“东湖醋园”凝结了山西老陈醋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向广大游客展示了山西老陈醋的全套工艺及“东湖”品牌的荣誉,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山西老陈醋的平台。到目前为止,“东湖醋园”已和国内170余家旅行社或公司建立了旅游合作关系,至2007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49万人次。同时,东湖醋园现已被太原市政府作为立项,向社会重点招商,对园区进行扩建改造。
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333家“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景点”中,东湖醋园是唯一以醋文化为主题的项目,也是唯一的醋文化旅游园。此次“东湖醋园”及“醯园”、“醯坊”等商标全面注册,是企业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的一种有效办法,使企业可以用法律的手段打击不正当竞争,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山西的平台。作为注册商标,其保护范围不仅涵盖旅游,还包括醋文化展示、工艺操作表演。
东湖醋园郭俊陆总经理表示,作为特色旅游,东湖醋园今后将发展连锁经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消费地道的山西醋。据测算,改造后,东湖醋园年接待游客量将上升到30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650万元。
2005年,继被有关方面认定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点后,又获准了旅游商标注册。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醋文化旅游园,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准注册的醋园旅游商标。
简介:
东湖醋园 位于太原市东山高速公路和建设北路之间的马道坡26号,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山西最为盛名的是老陈醋,而东湖醋园是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传统与现代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和老陈醋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司化、工厂化博物馆。
一、浙江的东湖有什么别名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
自汉代起,民工相继至此凿山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
清代越中名士陶浚宣仿桃源意境营建园林,筑堤为界,堤内为湖,铺桥设亭,湖洞相连,亭榭错落,别具匠心,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兼具西子湖头之秀丽,并享有“水石大盆景”之美称。 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
小舟入洞,如坐井观天;碧潭岩 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湖畔有听湫亭、饮绿亭、香积亭、扬帆舫、稷寿楼、小稽轩、桂岭等景点,霞川桥、秦桥、万柳桥等各式古桥横跨两岸。
沿石磴上山,可一览江南水乡风光。 湖西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
近代孙中山、md、lq、鲁迅、郭沫若等名人均留遗踪。东湖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堪称浙东著名的山水风景胜地。
东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突兀石景而闻名,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为“浙江三大名湖”,风光秀丽,景点众多。 东湖的主要景点有陶公洞、仙桃洞、东湖石桥、东湖亭台、碧湖泛舟、稷寿楼、扬帆舫、小稽轩、陶社等等。
东湖,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置身东湖,领略东湖美景的同时,会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