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初中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 出自战国策的文章,初中有哪些文章选自战国策

火烧 2022-10-14 19:21:31 1073
出自战国策的文章,初中有哪些文章选自战国策 初中有哪些文章选自战国策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主要节选以下战国策文选作为课文:画蛇添足 唐雎不辱使命 触龙说赵太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希望该信息有益于你的思考。 《

出自战国策的文章,初中有哪些文章选自战国策  

初中有哪些文章选自战国策

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主要节选以下战国策文选作为课文:

画蛇添足 唐雎不辱使命 触龙说赵太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希望该信息有益于你的思考。

《战国策》有那些经典故事

1、南辕北辙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2、唐雎不辱使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

初中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 出自战国策的文章,初中有哪些文章选自战国策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3、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

更羸接着讲:“,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4、不翼而飞

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5、反璞归真

战国中期,齐宣王召见士人颜斶。面见齐宣王的时候,不知道是颜斶走路速度太慢还是齐宣王性子太急了,总之齐宣王很强势地对颜斶说:“颜斶,快点走过来啊。”

当然,颜斶既然肯来见齐宣王就是为了能让齐宣王重用自己,过上后文所说的“吃饭有肉,行路有车”的生活,但当齐宣王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瞬间,颜斶心理发生了变化,他感到尊严受到了挑战,而在他来这里谋功名的时候,是不准备付出尊严这个代价的。

于是颜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回应,他定住脚步,毫不相让地说:“大王,还是请您走过来吧。”

这时候朝堂上的众位大臣按捺不住了,纷纷指责颜斶,这些人毕竟吃着齐宣王的俸禄,正所谓吃人的嘴短啊,怎能不帮主子说话呢?可叹!这些人的才能未必不如颜斶,却为了利益出卖了自己的人之初,即本性的善良。

看看这些人的嘴脸,颜斶心下一片冰凉:如果自己做了齐宣王的臣子,就要和这些人为伍,像狗一样为人驱使,虽然可以过上“吃饭有肉,行路有车”的生活,又怎能弥补内心滴血的痛苦呢?想到这里,颜斶心中豁然开朗,再无疑虑。

颜斶先是给齐宣王讲了一番“尧舜禹汤”尊重士人的治国大道理,齐宣王此时也看出颜斶对功名利禄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说话“先生长,先生短”的客气了很多——既然人家不愿意做自己的奴才,当然就不能以对待奴才的态度对待人家。

但齐宣王还是用话提醒颜斶说:“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也能穿上华贵的衣服。”

这话听起来很客气,用意却很阴险,实际上是威胁说:“你颜斶视功名利禄如粪土,那你吃什么啊?有上等宴席吃么?出门有车么?即便你不为自己着想,难道也不为妻子儿女着想么,跟着我混,你的家人生活也会不一样哦!”

颜斶岂能听不出齐宣王的弦外之音,但齐宣王的毕竟说的也是心里话,颜斶也诚恳地对齐宣王说:我颜斶是一个乡野士人,如果追求利禄富贵,就如同一块璞中的美玉,破璞而出,被工匠雕琢,虽然地位尊贵,但是他的精神、本质已经受到了伤害,我希望回到家乡。

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安步当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这才是玉的快乐啊!希望大王能够成全我,让我‘返璞而归真’吧!

(颜斶在这里只是讲一个道理,并非通过把自己比作美玉说明自己才能卓著)说完,颜斶起身辞谢而去,再不回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策

初中我们学过战国策。史记的什么文章

画蛇添足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刺客列传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这两篇文章,一个出自《史记》,一个出自《战国策》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对古代的典籍掌握量很大。所以有些时候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就会直接用在他的《史记》里。古代不会有版权问题的!

不仅《刺客列传》使用了《战国策》的材料,其他篇章中也不时这样用。比如《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之死的描述,则几乎全部来自《楚辞·渔父》,只做了些微的改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直接为司马迁所用的文字,往往和他的行文结合紧密,说明司马迁具有高超的写作能力。

求几篇战国策里的文章

://iyuwen/Html/Article/Class366/gwfy/zgc/289_Index.

参考资料: ://iyuwen/Html/Article/Class366/gwfy/zgc/289_Index.

战国策·齐策中提到田单的文章,要翻译!!!

田单[1]将攻狄[2],往见鲁仲子[3]。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4],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5],修剑拄颐[6],攻狄不能,下垒枯丘[7]。”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8],坐而织蒉,立则丈插[9],为士卒倡[10]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11]!’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12]言,莫[13]环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14],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15]。”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16]。”明日,乃厉气循城[17],立于矢石之所,乃援[18]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

注释: [1]田单:战国时齐半。燕破齐时,坚守即墨;后用火牛阵击败燕军,恢复七十多城。任齐相,封安平君。安平,今山东淄博市东。 [2]狄:春秋时长狄所居。故城在今山东高青东南。 [3]鲁仲子:即鲁仲连,善于计谋划策。 [4]此即守旨即墨之战。万乘(shèng),万辆兵车,极言其强;乘,一车四马。 [5]大冠:武冠,军帽。箕,簸器。 [6]拄颐:(用长剑)撑着腮帮子束手无策的样子。 [7]此谣讥讽田单恣意享乐不能克狄,使地下垒枯骨成丘。 [8]即墨:今山东青岛北,即上文所指“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处。 [9]蒉:草筐子。插,同“锸”,锹。丈插,扛锹。此指跟士卒一起备战。 [10]倡:导。率先,带头。 [11]此句说明在国家濒临灭亡,国人置之死地、无所回归时,田单号台大家冲出一条生路。党,处所。 [12]若:此。 [13]莫:没有人,代词,相当于英语“No.one” [14]此句说明田单除安平封邑,又加上它东邻夜邑万户以供租赋之奉(夜邑今山东掖县)。淄水在安平西,有游观之乐。渑水出今山东广饶县,流经博兴县。黄金横贯束衣之带钩,极言奢侈。 [15]本文两个“所以”句,均表原因。 [16]此句说明田单自己已有决战之心,请先生记住。 [17]“厉气”指振作自己的精神;“循域”指沿城墙检阅军队,鼓励士气。 [18]援(fú):举起鼓槌,准备击鼓进军。 赏析: 这篇散文,是用精练的笔墨逐层展示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以体现其构思的匠心,并完成其警世的主题的。 这就是说,我们既要从人物背景历史地理解人物言行与事物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又经从人物行为过程精心地提炼他所提供给后人的历史教训。这也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赋予读者的任务。 田单在攻狄之前,前去拜见鲁仲子,应该说是不无谦虚求教之意的。但是,他是背着大破燕国、恢复齐墟的功绩的沉重包袱去接受锦上添花的,容不得你说三道四,更不许你全盘否定。所以,仲子当头泼冷水,田单转身攻狄人。其速战速决,要现颜色给鲁仲子看的心意简直可从他急促的脚步声知道。 但是,战争的胜负自有它发展的规律,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打了大胜仗,却不研究胜利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的人,充其量只沾沾自喜于战术优势而已,如果好胜心切、急躁冒进,不但前次战斗的优势会丧失殆尽,而且此次战斗又会在盲目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田单的始而谦,继而骄,三而惧,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战国策(1)选自(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