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厨房辩论,最终谁赢了?

火烧 2022-07-14 07:33:15 1031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厨房辩论,最终谁赢了?   厨房辩论  1959年7月2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为美国国家展览会揭幕,以此作为对苏联官员访问纽约的“回拜”。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厨房辩论,最终谁赢了?  

  厨房辩论

  1959年7月2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为美国国家展览会揭幕,以此作为对苏联官员访问纽约的“回拜”。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

  随后发生的事却被看成是两个阵营的一次大辩论。展览会的开幕实况在苏联通过电视放了,赫鲁晓夫摩拳擦掌,而尼克松也不愿在电视上被共和党人看到他受欺负的样子。于是便开始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大辩论。

  辩论开始是他们停步在样板住宅的光洁漂亮、设备新颖的厨房的时候。尼克松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几乎任何美国工人都能住得起这样的或类似的房屋。赫鲁晓夫昂起头来表示蔑视。

  赫鲁晓夫: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可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你只要生为苏联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权在人行道睡觉。而你们却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奴隶!

  尼克松: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展览会使俄国人民惊讶,但是它会使他们感兴趣,就像你们的展览会使我们感到兴趣一样。对我们来说,多样化,选择权,我们有上千个不同的营造商的事实,这些就是生活的情趣。我们不愿由一个政府官员在最上头作出决定说,我们只要一种式样的房屋。这就是差别——

  赫鲁晓夫(插进来说):就政治差别而言,我们永远不会一致。如果我同意你说的,我就会受到米高扬的引诱。他喜欢辣味汤,而我不喜欢。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意见分歧。

  尼克松:谈谈我们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岂不比谈论我们的火箭各有什么威力更好?你想要的不也就是这种竞赛吗?

  赫鲁晓夫:(把他的大姆指顶在尼克松的前胸上):对,我们所要的就是那种竞赛,但是你们的将军说他们强大得很,能把我们摧毁掉。我们也能拿出点东西给你们看看,让你知道俄国人的精神。我们是强大的,我们能打败你们。在这方面,我们也能让你看点东西。

  尼克松回击说:"我觉得,你们是强大的,我们也是强大的,谁都不应使用武力逼人太甚,让别人感到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似的。"

  尼克松边用手指戳着赫鲁晓夫的胸膛,来加重自己的语气:"这个时代讨论谁更强大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爆发战争,我们谁也当不了赢家,那是在玩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把戏。"

  "这话听来就是威胁,"赫鲁晓夫嚷起来:"我们也是巨人,你想威胁我们,我们将以威胁回答威胁。我们的手段比你们的强!"

  尼克松长舒一口气:"我们很了解苏联的力量。但是,在核时代,微小的差别无关紧要。"

  争论最激烈时,尼克松注意到有一个人挤过来,聚精会神听他们争论。当赫鲁晓夫大声说"我们也是巨人"时,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对,很对,非常对”。这个人叫勃列日涅夫,三年之后他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自己登了基。

  在放着加利福尼亚名酒的桌子旁停留时,他们作了最后的较量。赫鲁晓夫提议为“和平和废除在国外的一切军事基地”干杯。

  尼克松(没有举杯):咱们只为和平干杯。

  一位站在一边的俄国人:祝赫鲁晓夫同志长命百岁!

  尼克松:我要为这个干杯。我们尽管不同意你的政策,但是我们愿你健康。祝你长命百岁。

  赫鲁晓夫(干杯后):到九十九岁的时候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着什么急?

  尼克松:你是说到你九十九岁的时候你还会当权?还没有自由选举吗?

   厨房辩论:“赫鲁晓夫错了,尼克松对了”

   ——专访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外孙女妮娜·赫鲁晓娃

  1959年,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中互相用后代下赌注,赫鲁晓夫说他们会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尼克松说他们将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

  这场辩论现在看上去好像已经结束了。应邀来华的妮娜·赫鲁晓娃坐在记者面前,她与她那位著名的外祖父尼基塔·赫鲁晓夫极其相像,无论是身高、体型还是面容、神情。

  但是,在苏联解体之前,她选择到美国继续她的生活。她用一口流利的、毫无俄国口音的美国英语说,她认为美国人最终赢了“厨房辩论”。

data-filtered="filtered" 赫鲁晓夫的孙女妮娜·赫鲁晓娃

  “厨房辩论”,美国人赢了

  《凤凰周刊》:1991年你为什么去了美国?

  妮娜:莫斯科大学没有录取我,但是我收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我很想去,因为苏联对我来说是一个冷酷的国家,尤其是赫鲁晓夫的名字被从历史书的领导人名单中抹去,我知道我永远出不了国。因此,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知道世界不再对我封闭,我想出去,不是想在国外居住,只是想呆一段时间,看看是什么样的。我从来没去过英语国家,没看过纽约、世贸双塔、时代广场。机会来了,不可思议。

  接着,我出国了,然后是在电视上看到苏联解体,我感到很害怕,因为这对我的国家历史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件。之后我从普林斯顿毕业,在纽约找到一份工作,我很爱纽约。现在我很爱北京,因为她比纽约更大,很棒。但是,我不是移民,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移民,只是我的生活走向了这条道路。但是如果我回到莫斯科生活,也会很开心,没有任何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让我不能留在莫斯科。

  《凤凰周刊》:你外祖父曾经将打败美国看成是自己的梦想,但是你现在却在美国生活。

  妮娜:他失败了,他没有做到,这是不切实际的预测。他是一个常人,这也是他和斯大林的区别,斯大林已经近乎于神了,没有一个普通人是近乎于神的,他从来没犯错误。但是赫鲁晓夫错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他是有人性的。做一个合格的领导不需要永远是对的。

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厨房辩论,最终谁赢了?

  事实上,当我住在美国的时候,人们常常能提起1959年著名的“厨房辩论”,他和尼克松争论他们的孙子将生活在何种体制之下,赫鲁晓夫说尼克松的孙子将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而尼克松说将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在自由之中。现在我们生活在美国,赫鲁晓夫错了,尼克松对了。在斯大林之后的体制之下,他不需要一直是对的,他有权利犯错误。()

♦ ze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不能被抓住的把柄

♦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是如何出台的?

♦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把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