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了什么一句话 孔子的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爲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那句嗎
孔子的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爲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那句嗎
對,你沒看錯。孔子也會罵人,這句髒話今日還成了膾炙人口的口頭禪,它就是“朽木不可雕也”。這裏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它的來歷。
孔子訓學生,一句髒話流傳千古。衆所周知,孔子的一生都在教書育人,傳授儒家思想。號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可這孔子教書一方面也是爲了養家餬口,故而底下學生質量也就參差不齊。
這些弟子中,上至貴族、下至盜賊。雖說有三千,可大多數都是來打醬油蹭個名頭的。不過,儘管如此,爲人師的孔子都是一視同仁。
就像今天的課堂,最後能被同學們記住的都是最好的和最搗蛋的幾個學生。孔子門下最好的有顏回、仲由等。搗蛋鬼就是這氣的他吐了髒話的宰予。
《大成通志》記載,這宰予年紀較輕,小了孔子29歲。正因爲年輕,故而詭見頗多,總是能言善辯,提出和孔子不同的見解。
比如儒家推崇的三年守孝這一禮制。孔子認爲沒毛病,可宰予認爲一年就夠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爲: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
在宰予看來,三年時間過長。人一旦三年守孝不碰禮樂,久而久之,禮樂就荒廢了。這一次爭辯,孔子把宰予劃到了“不仁”的隊伍。

大多數情況下,班上最調皮的往往是最有想法的。宰予總是憑藉出色的口才,在與孔子爭辯的時候抓住漏洞,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不過,雖然宰予調皮,孔子並沒有放棄。
孔子本想着認真教導,他終會不再頑劣。可這宰予除了“愛找茬”外,懶惰的上課態度更令人捉急。
一日,孔子正要上課,發現宰予沒來。便命弟子去找他,片刻弟子回來報告,說這宰予正在呼呼大睡。屢教不改,氣的孔子大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腐朽的木頭無法再進行雕刻,糞土壘的牆壁髒到沒辦法粉刷。用來形容宰予的執迷不悟,暗示孔子怎麼教導都無濟於事。不過,這句話的前半句流傳更廣一些。
而且孔子還說,以前我總是聽了一番說辭就相信一個人的行爲。但是現在,我不但要聽他怎麼說,還要看這個人具體怎麼做的。感謝這個宰予啊,讓我又學會了如何觀察人!
宰予非朽木,自有他處謀成就。事實上,儘管性格調皮氣壞了孔子。可宰予的本性還是一個德行不錯的學生。只不過思想不符合時代,過於灑脫而已。畢竟他也是“孔門十哲”之一。
後來的宰予,結局記載也不是很詳盡。《史記》有云,“宰我爲臨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後來經考證,此人非宰予。
比較可信的記載是他後來到別國做了謀士。在孔子門下弟子後來整理的論語中,似乎有意替孔子抱不平。但事實上,對於這個弟子,孔子雖氣,但還是讚賞的。在他看來,宰予善辯也是一技之長。
在衆人皆孔子,思想唯儒家的時代。宰予這樣一個知道獨立思考的人是一種進步,不打破不立新。時代需要勇敢的後人,挑釁固有的止步不前。
所以,不要輕易否定班級上任何一個“另類”的孩子。只要品行不壞,那就隨他發揮去吧。即便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總還能燒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