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 孟子、墨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人类进入高级文明钥匙,可惜丢失了
孟子、墨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人类进入高级文明钥匙,可惜丢失了 作者:余云开 人类经过数万年的「 ”野蛮进化”,终于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即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称之为的「 ”轴心时代”

孟子、墨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人类进入高级文明钥匙,可惜丢失了
作者:余云开 人类经过数万年的「 ”野蛮进化”,终于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即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称之为的「 ”轴心时代”,东西方出现以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犹太文明为核心的人类文明突破。 在「 ”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墨子、孔孟等诸子百家。 这些大师们,从万物的起源、人类的意义、生命的本质、世界的关系、社会的进步及经济发展等等,从宏观到微观,都作了详实而全备的探索。这些探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比如哲学、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等,至今仍然是我们课堂上需要学习的东西。 此外,西方工业革命的变革,正是得益于从中世纪黑暗中走出来的科学家,回归到古希腊文明中,挖掘到科学的秘密。 不过,直到今天,人类对「 ”轴心时代”的探索和拓展,还只是冰山一角,也只是停留在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部分,而对于国家治理,仅仅是一种概念的继承和浅层次的效仿。唯有中国近年提出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点「 ”轴心时代”的文明影子。 而在这方面的卓越贡献者,分别是古希腊文明的柏拉图「 ”理想国”思想、中华文明的孟子「 ”仁政”思想、墨子「 ”尚贤”思想。 深入研究这三位大师后,我们发现,这三位大师都以本质的相同,为人类找到了进入「 ”高级文明社会”的钥匙,只可惜被人类弄丢了。或者说,其实人类社会早在「 ”轴心时代”,就已经有了进入高级文明的机会,如果人类能够及时发现这些价值并付诸于行动,或许人类社会能提前千年进入高级文明。 以下我们就深入讨论孟子、墨子、柏拉图的社会政治思想。 孟子、墨子、柏拉图的社会政治思想核心:选举「 ”智者”为国家管理者 在社会政治方面,孟子首先提出「 ”仁政”的思想理论,即「 ”仁者无敌”。其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进一步,他说:「 ”天子不能与天下与人”意思是天子没有资格按自己喜好将天下给人治理,他认为只有「 ”天”才有资格将「 ”天下与人”,这里的天指的是民。 因此,孟子在《梁惠王上》说:「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曰,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也就是说,在选拔人才问题上,不是由君主个人的好恶来决定,而应该由全体国人来决定。 在这里,孟子否定了当时普遍认为「 ”天下是君主的”的意识,这其实就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天下只有人民选拔的「 ”智者”才能为管理者。 梁启超先生就认为孟子这一思想具有西方近代民主的因素,他在《古议院考》中就说:「 ”《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 在这方面,墨子比孟子更激进,其提出的:「 ”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就是主张从「 ”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 ”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有许多学者认为,墨子的「 ”尚同”「 ”尚贤”理论,特别是「 ”尚贤”与西方「 ”民约论”「 ”社会契约论”有相近似的含义,这种理论的代表者也是梁启超先生。 在这方面,柏拉图更是在《理想国》里明确地里阐述了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哲学家,即「 ”哲学王”。在这里,柏拉图分析了这个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物质世界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永恒的世界,而物质世界是短暂虚幻的世界。柏拉图说,比如一张桌子的诞生,是基于人脑海中的理念原型(想象)诞生的,那么现实的桌子会毁坏,而人脑海中的桌子却不会。 柏拉图以此思维为基点,构建了「 ”理想国”政治理想。他认为,哲学家具有完美的德行、高超的智慧、正义的自觉操守、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真实的世界(理念世界)。 柏拉图曾通过一个「 ”洞喻故事”来说明:一群人在一个山洞中,在他们背后有一堆火,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洞壁上,这些人只能看到那些影子,其中有一个人走出山洞(寓意挣脱自我枷锁),看到了太阳照射下的明更加明亮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他回来跟大家说,大家不相信,因为他们只看得到眼前洞壁上的影像。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将这个「 ”洞喻故事”理解成一种对自我的探索,很多人只能陷在「 ”小我”的眼前利益争夺之中,而哲学家却能突破「 ”小我”,在「 ”大我”的境界中看到更理想的世界(或说比争夺眼前利益更有利益的世界)。说白了,就是哲学的智慧更高,能看清事物本质。因此,柏拉图提出,只有哲学家掌管政权,才能按理念世界的指引去公正、完美地治理国家,创造出高度和谐的文明国度。 简单说,孟子、墨子、柏拉图的政治观点,都是要让「 ”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智慧多才”的人来充当君王和管理者,这就意味着平民百姓也能参与国家管理,只要他才高八斗,这与封建世袭制、家天下、帝王凭喜好选拔人才的观念对立。 那么,孟子、墨子、柏拉图提出来的政治思想真的是「 ”乌托邦、空想主义”吗?下面我们接着分析。 孟子、墨子、柏拉图政治思想并非乌托邦、空想主义,而是进入高级文明的钥匙? 显然,要讨论孟子、墨子、柏拉图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实用性有多大,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高级文明。因为,政治思想的终点是要引领社会进入高级文明状态。 众所周知,高级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意味着全人类社会高度协作,是一个无等级之分、无贫富之分的美好社会,并共同承担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而非靠损人利己(侵略战争)的行为来求利益。 百科介绍说:高级文明诞生的前提,就是需要生物智慧、道德进步达到相当的高度。 也就是说,人类实现高级文明,需要人类的智慧、道德同时达到很高的地步。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孟子、墨子、柏拉图为什么要让「 ”仁者、贤才、哲学家”来治理国家的原因了。因为,这些人正是智慧和道德兼具的人才。 用孔孟、墨子的话说,我们需要尧舜那样的圣人,由此他们提出了「 ”人人可为尧舜”,言下之意就是人人可以成为国家管理者,而非皇亲国戚的专权(非小部分人)。可以说,孔孟、墨子看到了社会混乱的原因正是小人作祟(即无德者在尊位),而这样的人一是没有智慧,二是自私自利又贪得无厌,从而导致社会纷争不断,而民不过是他们的用来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 用柏拉图的话说,只有哲学家才能看到理念世界,从而才能建设完美的建造现实世界,简单理解,只有哲学家级别的人才有想象力创造美好的东西。 举个例子,比如很多伟大的企业家其实都是拥有很高的哲学意识,就像苹果的乔布斯,他本身是一个追求哲学的人。因此,他能想象到苹果科技产品的原型以及消费者的内在需求,所以为什么苹果是科技产品的开创者,因为只有乔布斯的头脑里有那个理念模型(可以说是想象)。 再举个例子,比如普通开建筑设计师和大师级别建筑设计师的差别,就在於哲学意识高度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建筑师的想象力。建筑大师设计出来的房子往往就具有美感、让人看了充满愉悦、快乐——这就是符合人类心理需求;普通设计师缺乏艺术眼光及人类心理的哲学洞察,所设计的楼盘往往没有一点生活的气息,整个环境给人一种压抑、封闭、冷冰冰的,我们可以肯定,全世界这样的楼盘一定是普通设计师干的(当然有的是迫于开发商想要多赚钱的压力,所以房子越多越好,但如果这样的话,那设计师在有能力设计好的房子但为了钱委曲求全,这又是不道德了)。所以,如果社会只用建筑大师来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不难想象我们的城市会有多美好。 所以,通过对比,我们就很清楚孟子、墨子、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是多么的高级,多么的超前,这正是通往高级文明的正确路径。 但历史却在这里闪了一下腰,让全人类走了另外一条路,柏拉图的理想国,随着希腊民主被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经历了千年之久的「 ”中世纪黑暗”,柏拉图更是沦为「 ”乌托邦、空想主义”的代表。 孟子则是被打压千年之久,直到宋代,才在朱熹推出来,但很多思想仍然被压制和删减,传说朱元璋就认为孟子有些思想不和适宜,所以进行了和谐的删减。 而激进的墨子,更是直接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集体沉沦,其科技贡献却被运用于秦始皇的各种征伐以及政体建设中,秦始皇陵高端的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而其民主思想却被碾压在历史车轮之下。事实上,秦始皇「 ”焚书坑儒”的破坏,让中华文明再也回归不了「 ”百家争鸣”的那个伟大时代。 试想,假如这个世界从「 ”轴心时代”开始,都是由哲学家来掌控的,他们的聪明智慧和正义坚持就会让他们携手解决问题。比如温饱问题,他们会用智慧在技术上解决,而不是靠智浅谋短、利欲熏心的小人政治家,动不动就发动战争来解决,从而导致生灵涂炭。 当然,很大程度上,当时人类认知水平普遍狭隘,很多人被封建帝王意志所捆绑,自然而然就走进封建帝王的笼子里。 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于找回孟子、墨子、柏拉图「 ”理想国”的钥匙? 我们翻开「 ”失去孟子、墨子、柏拉图给我们的这把进入高级文明钥匙”的历史,可谓是一部灾难史的连续剧:战争循环、朝代更迭,自然灾害、贫穷饥饿、病菌等等,一次又一次以同样的方式袭击人类。 直到如今,全世界还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中东的战火已经旷日持久、印巴的领土争端、恐怖分子此起彼伏、气候变暖、新型病毒爆发、非洲的温饱问题、文明冲突、精神危机…… 但令人悲痛的是,我们彼此伤害和损毁的才能,已然可与人类非凡的经济和科学进步相媲美。 自从两枚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之后,所谓人类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以制造自我毁灭的更高级手段为前提。地球沦为一种「 ”资源”,而非家园;核武器逐日升级;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环境日益恶化(近期日本还计划把数百万吨的核污染物排进太平洋)…… 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类认知问题,也就是生物智慧和道德的残缺所导致的问题。无论如何,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人类如何与同胞相处没有找到「 ”大同”点,历史照样会一如既往地令人悲哀。 因此,对于现今的困境,我认为把眼光放到「 ”轴心时代”,放到孟子、墨子、柏拉图为代表的圣贤身上,或许我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启示。 人类从来不缺智慧,缺的是放下自我的勇气! 【本文为余云开哲学研究室出品,今日头条独家首发】 参考书目: 1. 柏拉图《理想国》 2. 墨翟 《墨子》 3. 孟轲《孟子》 4. 梁启超《古议院考》 5. 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