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是什么

火烧 2021-08-13 02:08:22 1033
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是什么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惊蛰、清明、小满、芒种、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太阳历简称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

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是什么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惊蛰、清明、小满、芒种、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太阳历简称阳历。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一年365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分12个月。

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冷暖气温不同,因此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日落日出,风雷雨雾。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先民们总结出一套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即一个季节还可细分为六个节气,四个季节为二十四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立,开始。

即春、夏、秋、冬开始的意思。

立春的日期为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立夏为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立秋为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立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

这两天昼夜时长相等,同时,春分和秋分又把春天和秋天分成两段。

春分为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秋分为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是什么

夏至、冬至:是指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

又因夏至日的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因此古人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夏至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冬至为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受关注。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其是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因此被称为“太阳历”。

大约从夏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所以其又被称为“夏历”。

笔者曾认真研究了炎帝史料,从中发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炎帝时代。

上古时代,天人合一。

任何一个首领,其首要职责就是仰观俯察,授民时历,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祭祀和管理礼制;其次才是开疆拓土。

有了“认识天文,教民稼穑”的本领才能为先民所敬重和拥戴,从而担任“领袖”。

史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萌芽状态,那时人们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

燧人氏时代已经确认天北极,创《河图》《洛书》、星象历;伏羲氏时代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天道观测系统;到了炎帝时代发明了太阳历,发现了太阳黑子,并发明了荧惑历(火星历)等,促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