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家浜白云桥 馬家浜遺址,出土戴著風鏡的航天員陶俑,專家說:它的身份待確定
馬家浜遺址,出土戴著風鏡的航天員陶俑,專家說:它的身份待確定 古代文化輝煌燦爛,同時也存在著諸多未解之謎,坐落於浙江省嘉興市的一座遺址中,就曾出土了一件謎團重重的文物,不少人都相信,它的身份並不簡單,

馬家浜遺址,出土戴著風鏡的航天員陶俑,專家說:它的身份待確定
古代文化輝煌燦爛,同時也存在著諸多未解之謎,坐落於浙江省嘉興市的一座遺址中,就曾出土了一件謎團重重的文物,不少人都相信,它的身份並不簡單,因為其很有可能是一件古代宇航員陶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古代是否存在遨遊於太空之中的宇航員?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59年初春,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馬家浜地區,十多名村民正在進行著緊張的勞動,他們準備挖出一個巨大深坑,並在坑中發酵糞肥。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隨著村民挖掘的深入,土層中開始出現一些異乎尋常的東西,如獸骨、陶罐、以及具有規則形狀的石器等等。帶頭勞動的村長見情況不對,立馬宣布暫時停止幹活,隨後撥通了當地考古研究所的電話。
1959年3月期間,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大學歷史系、杭州師範學院歷史系等6個單位,組成了一支聯合科考隊,對該地進行了保護性發掘。此次發掘面積超過了15000平方米,發現該古代遺址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灰黑色粘土層,並伴隨有紅燒土層與淤泥層,平均厚度約為50厘米,主要包含獸骨、石器、骨器、以及各種質地的碎陶片。下層淤泥之中為墓葬層,共發現人類遺骨30具,遺骨旁還擺放少量隨葬品,也多為骨器、陶器、以及石器。通過考古學家們的鑒定,發現該文化遺址應該屬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有7000餘年的歷史,因其出土於馬家浜附近,故此得名「馬家浜古人類文化遺址」。
馬家浜文化遺址的出土意義重大,令考古專家們為之側目,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馬家浜文化遺址內出土文物眾多,除了石器與骨器之外,陶器的發展也具備了初級雛形,在形式和內容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不過更令他們驚奇的,卻是遺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器。該陶器為半身人像,整體為圓頭,長頸,額頭部頂端有一對圓鏡狀飾物,極類似於現代的護目風鏡,加之其頭部的渾圓程度遠遠大於正常人,所以有專家大膽推斷,該陶器塑造的很可能是一個宇航員頭部形象。
專家的猜想並非腦洞大開,而是存在事實依據的,在此之前,不少文化古迹中都曾出現過「宇航員」的形象。內蒙古的狼山地區,考古專家們曾發現過很多遠古時代的壁畫,其中一幅壁畫所描述的內容為兩個桃子狀圖案,其中部偏上處還有兩個圓形小洞,二者之間比例類似於人眼,可是卻看不到鼻子與嘴巴。不僅如此,在這張「人臉」的周圍,還有許多分散狀的圓形斑點,被認為是宇宙中的星球,因此該「人臉」也被懷疑是宇航員戴上頭盔後的形象描繪。
無獨有偶,在我國寧夏自治區的賀蘭山腹地,也出現了一批舊石器時代的古老壁畫,數量約為300幅。賀蘭山岩石壁畫中,一幅距離地面1.9米的圖案令人過目難忘,它高20厘米,寬16厘米,表現的內容是一個頭戴宇航頭盔且身穿肥大宇航服的宇航員形象,在頭盔中間部位,還有一個類似於觀察窗的圓形孔洞,幾乎與現代宇航員的裝束毫無二致。當然,以上結論也只是考古專家們的具象化推測,對於其所表現的真實內容,依然有待商議。
如此奇怪文物的出土,令考古專家們陷入了沉思,難以揣測幾千年前人類的文明程度,他們是否具有高超的航天航空技術?又是否與天外來客有過親密接觸?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一個永久的謎團。
不過有專家依然堅定地認為,無論是各地壁畫的圖案,還是馬家浜出土的陶器文物,都與所謂的「宇航員」毫無瓜葛,現今所有胡亂的質疑,也都是後世之人的穿鑿附會,是不具備任何科學依據的「亂談」。除此之外,這些專家還提出,古代工匠具有浪漫主義情懷,對於作品的創作也並不拘泥於現實生活,而是加入了很多天馬行空的元素,目的就是為了給生活加以點綴,讓藝術創作插上飛翔的翅膀,這才是他們所需要和追求的。
一直以來,兩派專家對於馬家浜陶制頭像的爭論依然相持不下,致使「航天員陶俑」成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其最終的答案究竟如何,我們還是要等待考古專家們的考察和論證,畢竟時間才是最好的試金石。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