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十篇 求宽容与纵容的历史典型事例各一件
求宽容与纵容的历史典型事例各一件
宽容
宽容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作者: 211.161.22.* 2005-10-31 20:55 回复此发言
--------------------------------------------------------------------------------
36 回复:跪求宽容的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
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
ph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ph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 旗边跑边喊让路。
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
ph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
战士站起来朝彭总 就是两拳。
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
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
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 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
耶稣:你 们 听 见 有 话 说 , 当 爱 你 的 邻 舍 , 恨 你 的 仇 敌 。
只 是 我 告 诉 你 们 , 要 爱 你 们 的 仇 敌 。
为 那 逼 迫 你 们 的 祷 告 。
基督教突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犹太教律法,也是一种宽容
很多的哦!
纵容 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即掘突),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
郑武公十四年(前757),武姜生太子寤生,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又生少子叔段。
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
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多次在武公面前说叔段贤,“欲立段为世子,公弗许”。
(《史记·郑世家第十二》)是年,武公病逝,寤生继承君位,这就是郑庄公。
庄公元年(前743),武姜请求制地(今郑州市荥阳汜水镇)作为叔段封邑。
庄公说:“那里不行,因为制邑地势险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要地。”武姜改而威逼庄公把京(今郑州市荥阳东南)封给叔段。
京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
大夫祭仲进谏道:“京邑比都城还要大,不可作为庶弟的封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听啊!”
叔段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太叔。
仗着母亲姜氏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放在心上,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加紧扩展自己的势力,与母亲武姜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深知自己继位母亲大为不悦,对姜氏与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
叔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大夫祭仲又对庄公说:“凡属都邑,城垣的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
所以先王之制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庄公很无奈的说:“姜氏欲之,焉辟害?”意思是姜氏要这样,我哪里能避开这个灾祸呢?祭仲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叔段安置个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
一经蔓延就难于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
庄公一次次退让,促使叔段篡国称君的野心日益增长。
不久叔段竟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
接着又把京邑附近两座小城也收入他的管辖范围。
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主公究竟打算怎么办?您如果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庄公则不温不火地说:“用不着除他,没有正义就不能得民心,迟早他会自取其祸。”
叔段一再挑战庄公的权威,而郑庄公却一次次忍让,难道他真相信不用自己动手上天就会惩罚叔段吗?不是的。
这是因为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把喜怒挂在脸上。
更重要的是庄公知道过早动手,必遭外人议论,说他不孝不义,所以故意让叔段的阴谋继续暴露。
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在母亲武姜怂恿下,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武姜准备开城门接应。
庄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报,说:“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即命令公子吕率200辆战车讨伐叔段。
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
叔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邑(今河南鄢陵县西北)。
庄公又攻打鄢邑,叔段外逃共国(今河南辉县)避难。
所以历史上又称叔段为共叔段。
养虎为患: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苻坚灭掉姚家和慕容燕国后没有杀掉姚苌和慕容垂。
结果苻坚肥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第一个造反,后来姚苌,苻坚就是死在姚苌手里。
引狼入室: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伍子胥灭楚和申包胥救楚,夫差灭越和勾践覆吴。
姑息养奸: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参考资料:://zhidao.baidu/question/73854650.?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