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之后都有哪些皇帝 皇帝与佛争地:朱元璋将佛神宝志从开善寺迁到了灵谷寺

火烧 2021-10-09 03:56:06 1036
皇帝与佛争地:朱元璋将佛神宝志从开善寺迁到了灵谷寺   前文说过,洪武八年前在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吉壤时,偏偏相中了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正是蒋山寺或言开善寺所在的位置。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活人与死人争

皇帝与佛争地:朱元璋将佛神宝志从开善寺迁到了灵谷寺  

朱元璋之后都有哪些皇帝 皇帝与佛争地:朱元璋将佛神宝志从开善寺迁到了灵谷寺
  前文说过,洪武八年前在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吉壤时,偏偏相中了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正是蒋山寺或言开善寺所在的位置。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活人与死人争地,人与神争地,皆为大忌!但为了朱明子孙能够永固江山,占尽“龙蟠”紫金山的好风水,十分迷信的朱元璋顾不了那么多了,最终决定迁走开善寺。不过从中国特色政治技术层面来讲,要想做成这等大事,还真不能乱来。迁徙佛寺就得要听听佛界人士的心声,如果他们有这样高的政治觉悟,与中央朝廷保持高度的一致,岂不是上应佛神之请,下合民心,这才是有道之君所为!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呢?> >   洪武九年春,“浙东僧仲羲被召来为(蒋山寺)住持,前瞻宫阙,仅一里许,私自忖曰:‘王气攸聚,紫气黄雾,昕夕拥护,非惟吾徒食息靡宁,亦恐圣师神灵有所未妥。且佛法以方便为先,如得近地改建,诚至幸也。’”这段话大致是说,浙东有个和尚叫仲羲的,人特别“灵敏”,让朱皇帝给看中了。洪武九年他被调入京师,任职蒋山寺住持。当他走马上任,走到离寺院大约还有一里地的地方就远远看见:紫金山独龙阜上笼罩着一团团的王气,紫气、黄雾相互簇拥着,好一个龙蟠圣地啊!这哪是我等无名小僧食宿打禅的地方,我们住下了也会心里不安的,即使像宝志公那样的圣师之神灵恐怕在此安置也会不妥啊!更何况学习佛法应以方便为先,要是能在附近哪个地方找个寺院的栖身之处,那才是蒋山寺的万幸啊!> >   你看在洪武皇帝的多年教导下,全国人民包括佛教界人士的政治觉悟就是高,已与朝廷中央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大家都听洪武帝的话,争做洪武帝的好学生、好顺民。仲羲,尽管先前还是一个浙江地方上默默无闻的“小僧”,现在可大不同了,京师名刹蒋山寺的住持,更为重要的是他无限忠于洪武帝,来到新工作岗位没多久就给大明天子打报告,将自己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出来。不过与一呼而应且没什么城府的仲羲相比,洪武天子可有内功了,他没有马上应允,直到五年后的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才下令:“改建蒋山太平兴国禅寺为灵谷寺。”“初太平兴国禅寺在宝珠峰之阳,梁僧宝公塔在焉。至是住持僧仲羲(又)奏请迁之。”> >   南京明孝陵独龙阜(齐、梁间建造起来的千年古刹开善寺旧址)> >   这是明确讲明孝陵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善寺、志公塔及其他建筑(定林寺、宋熙寺、竹园寺、悟真庵等)的拆迁工程最早是在洪武十四年才开始的,“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辇之不起”。明中叶文人笔记中也记载说:“启之,端坐于内,发被体,指绕腰矣。”> >   古代科学不发达,灵异事情往往被无限渲染和夸大:当人们打开宝志塔时,大家都惊呆了,历时将近1 000年,宝志依然完好地端坐在莲花缸里,面如活人,头发被体,手指甲绕腰数圈。人们赶紧敬奉香火,告慰高僧,将要迁徙。可不论召集再多的军士和民夫,花再多的力气,就是搬不动宝志。> >   负责拆迁工程的中军都督佥事李新等人立即奔向明皇宫,向朱元璋汇报了此事。据说什么都不怕的洪武帝听到这等怪事,当即就惊呆了,花了好长时间才缓过气来,然后急急忙忙地从皇宫出发,前往开善寺,焚香祭拜,并向已经圆寂了近1 000年的宝志许诺道:“神僧啊,我朱某人给您金棺银椁下葬,并奉上360顷庄田作为供奉您老人家的香火钱。神僧啊,您千万别见怪,我就是给您老人家挪个位,给您造个更大更安静的佛教庭院。”神了,据说经朱元璋的这番拜祭和许诺,人们终于能搬动宝志,将其迁徙到了由朱皇帝敕建的灵谷寺。> >   灵谷寺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由明初宰相李善长受命选定的,其正式的工程建设历时整整1年,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动工,到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完成,动用人力“十万军工”,光服役的犯人就有5 000多人;“工费钜万,仍赐庄田三百六十所,日食其一,岁而周焉,以为永业”。既成,(洪武帝)赐额曰:“‘灵谷’,榜其外门,曰:‘第一禅林’,又赐田一百五十余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