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进士现在是什么官 清朝時期買個官需要多少錢?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良心交易
清朝時期買個官需要多少錢?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良心交易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漢朝要對匈奴采取軍事行動,國家缺少軍費,沒錢怎么辦?於是有人就想到一個快速「 ”斂財”的辦法——賣官。「 ”賣官鬻爵”在當時還真的起到了一定的「 ”積極性”。可是,到了後來,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卻將這個「 ”辦法”變成了自己大肆斂財的手段。特別是到了清朝的時候,這種現象更是達到了「 ”巔峰”。滿清王朝的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花錢如流水,以至於他的祖上們(主要是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積攢下來的「 ”家底兒”都快被敗光了。這下沒錢了,自己忍不住又想花錢,那該怎么辦呢?
於是乎,在清朝就開始盛行了「 ”捐納”之風,大家如果經常看古代劇,肯定會時常聽到「 ”捐官”這個詞。更有甚者,在那個時候很多官職都是「 ”明碼標價”,讓人看起來覺得那也算是「 ”良心價”。這是由高層的「 ”統治者”們制定的,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下面的官員私自「 ”哄抬”價格。(讓人覺得買官賣官這很「 ”陽光”,童叟無欺)。
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在古代竟然能夠用銀子去買到一個官,而不是通過正當的途徑,也就是我們認為的科舉考試。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讀書不是很好,可是家里人又想他能夠謀得一官半職,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拿錢去買了,就和我們現在拿錢去一些好的學校去讀書是一樣的道理。

清王朝「 ”買官賣官”的這種行為,到了清朝後期,當官的都快「 ”滿大街”了,那些「 ”官位”也都像白菜一樣「 ”不值錢”了。就拿光緒時期來說吧,想當個「 ”七品芝麻官”需要不到1000兩文銀就可以買到,當個知府老爺,不到4000兩白銀。對比於現在,咱們看一下當時的官位的價格表吧(下表為光緒26年,也就是1900時的「 ”市場價格”),以大家現在的家底子,大家可以買個什么級別的官?當然,這都是以「 ”白銀”來計算的,大家需要換算一下參考貨幣的購買力。(粗略計算每兩白銀在180-350人民幣之間)
但是,賣官雖然賣官,但是還有一些硬性的規定,主要是三點,第一,吏部和禮部的官不能賣,出多少錢都不賣。這主要是考慮到吏部那是管理人事的,這要是出了問題,大清就完了。還有禮部是管祭祀制度,各項管理制度的,因此也不能賣,賣了就亂套了。
這對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清朝也從此走上了下坡路,清政府殊不知天下的重任主要是在於這些基層的干部,養了一群無用之人,國家豈能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