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铭瑄 索泰 索泰电脑有多少年历史

火烧 2023-01-15 02:04:48 1057
索泰电脑有多少年历史 1.电脑有多久的历史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微处理器改变全球的50年间,计算机技术已历经4代,发展速度之快令许多电脑界泰斗人物的预言都成为笑柄,英国《泰晤士报》最近刊登的几则资

索泰电脑有多少年历史  

1.电脑有多久的历史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微处理器改变全球的50年间,计算机技术已历经4代,发展速度之快令许多电脑界泰斗人物的预言都成为笑柄,英国《泰晤士报》最近刊登的几则资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1943年,美国IBM公司总裁托马斯·沃森预言说:"我认为也许5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然而,1996年仅全球个人电脑的销售量就达到了7090万台。

1949年,美国《大众机械》杂志在预测科技;发展时认为,今后计算机虽然也很重,但不会超过1.5吨。然而,现在人们已经在使用掌上型电脑了。

1957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创始人肯·奥尔桑发表讲话认为,人们在家中使用电脑是完全不必要的;然而,现在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 1981年,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说:"640千(0.64兆)位的存贮容量对所有的人都足够了;然而,目前个人电脑中的内存通常都为8兆至32兆位。

计算机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又称芯片,是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元件,它把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集中到了一片很小的半导体硅片上。

1958年,集成电路问世时,一块芯片上只能集成5个晶体管,到1970年已能集成1500个,1989年可集成120万个,1995年可集成550万个。 关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平均每隔18个月,同样体积的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增长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

集成电路问世28年来,把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1万倍,价格却降至当初的万分之一。如今中学生手里的一台586台式计算机,其功能相当于60年代全世界计算机加起来的总和。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计算机的价格总是一降再降,性能却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一位德国工程师曾经感叹道,如果汽车工业也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今天一辆小汽车便只有5公斤重,时速高达5000公里,而售价只有1美元。

第一代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的。1996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

在为此举行的纪念仪式上,美国副总统戈尔按动了这台被称为"埃尼亚克"(ENIAC)的计算机的电钮,计算机上的两排数码灯随即以准确的节奏闪烁到"46"这一数字,表示它诞生于1946年,然后又闪烁50下到"96",标志计算机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这台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装有17468个电子管、7万个电阻器。

1万个电容器和6000个开关,重达30吨,占地面积160多平方米,耗电174千瓦,它工作时不得不对附近的居民区停止供电,制造费用4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200万美元)。然而,这个庞然大物的计算速度却只有每秒5000次,仅及当今一台普通个人电脑的几千分之一,而后者轻轻一提即可带走,售价低于2000美元。

第二代计算机问世于1954年,由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

效率高、功耗低等特点,并把计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 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于1964年,由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第三代计算机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计算速度从几十万次提高到上千万次,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也不断下降。 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70年代初问世的第四代计算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铭瑄 索泰 索泰电脑有多少年历史

对此,我们只要知道"微机"和"网络"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产物就会一目了然了。第四代计算机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高度的集成化使得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和其他主要功能可以集中到同一块集成电路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处理器"。

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芯片"于1971年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这块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的芯片的面积只有4.2*3.2平方毫米,其功能却已相当于1950年时像房子那么大的电路板。此后,微处理器的发展如同乘上了高速列车,每隔18个月,性能价格比就翻一番。

微处理器的问世不仅使得个人计算机--"微机"异 军突起,让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它还真正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渗透。

因为微处理器的功能如此之大,体积又是如此之小,人们就可以把它安装到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了。现在人们常常讲"机电一体化",其实就是用微处理器改造传统的机器,通信设备和家用电器,使之接受电脑芯片的控制。

第四代计算机在实现微型化的同时,还实现了巨型化。当然,从体积上说,如今最大的巨型机也未必能和第一台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运算能力则达到了第一台计算机的百万倍、千万倍甚至上亿倍。

1996年12月11日,美国耗资5500万美元制成了每秒可运算1.4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体积相当于57台冰箱,使用了9000多块"奔腾"芯片,可以在15秒钟内完成笔算需要25万年,个人计算机需要2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将主要用来进行核试验、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报、基因研究、太空模拟试验等数据量非常巨大的研究工作。我国在巨型机的研制上也拥有相当实力,1997年6月19日,每秒浮点运算达100亿次的银河一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我国研制成功,它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第四代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把计算机联成网,对社。

2.卖电脑的既然不知道索泰这个牌子

主板微星H55ME33

CPU I5 750

内存金士顿DDR3 1333 2G

显卡 蓝宝石HD4860 512M白金版

索泰的显卡还不错,专门做N卡的

显示器AOC2217V

电源航嘉多核DH6

硬盘希捷500G SSATA2

鼠标键盘整个双飞燕套装,机箱选个牌子货,结实的,别买上山寨的。

个人比较喜欢A卡,感觉N卡受CPU影响较大,所以用了蓝宝石的卡

别听JS忽悠的,自己选,看好货,别被掉包。

3.电脑有多久历史了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电子管是一种像灯泡的元件,外面是一层玻璃壳,玻璃壳内有会发光发热的灯丝。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9-1964年)

1959年,美国研制成功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这就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种几万次。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年)

这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元件。这种集成电路只有指甲大小,但它上面能集成几百至几千个晶体管。它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几百万次。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年-现在)

自从第三代计算机开始都是采用集成电路作主要元件,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主要元件,它们分别能集成几万个或几百万个晶体管。它的运算速度可达几千万次甚至上百亿次每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