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宫的是谁 古代一少年,因一个奇怪的梦自宫当太监,历经磨难写下一本奇书

火烧 2021-12-23 17:36:09 1043
古代一少年,因一个奇怪的梦自宫当太监,历经磨难写下一本奇书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给的,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可以自残,否则就是不孝的表现

古代一少年,因一个奇怪的梦自宫当太监,历经磨难写下一本奇书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给的,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可以自残,否则就是不孝的表现。所以,太监在古代备受冷眼,除非无路可走,一般人宁愿饿死,也不会到宫里做太监,因为太监失去延续香火的功能,对不起列祖列宗。

通常来说,入宫做太监之人,基本上都是不得已,无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家境太过贫寒,从小被父母送进宫,比如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种,家人获罪被牵连,然后被阉割成太监,海航家郑和就是如此;第三种,为躲避仇人追杀,不得已而当太监,比如自封九千岁的魏忠贤。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入宫做太监的呢?答案是肯定的。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只因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自宫当了太监,其行为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更奇怪的是,他后来蒙冤入狱,吃了不少苦头,却历经磨难写下一本奇书,这个传奇少年名叫刘若愚。

刘若愚,本名为刘时敏,明朝定远人,如果你认为,他是因为家穷而萌发当太监的心思,那就大错特错了。刘若愚不但不穷,反而非常富有,正儿八经的官宦子弟,父亲曾官至副总兵,也就是说,吃喝不愁的刘若愚,根本无需为生计担忧,为何要放弃众人羡慕的生活,非要跑到皇宫做太监呢?

翻阅史书,也没找到具体原因,只看到“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这句话。是不是感觉太雷人?究竟刘若愚梦里经历了什么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梦醒之后立即挥刀自宫,没有一点犹豫,想必他家人非常伤心,不明白儿子为何想不开,但木已成舟,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于次年托关系将他送进皇宫,成为礼太监陈矩手下的一名小太监。

刘若愚的运气不错,因为上司陈矩心肠仁慈,对他照顾有加,还给他安排读书的机会,在陈矩的培养下,刘若愚变成有文化的太监,为他以后写书夯实基础。陈矩去世后,魏忠贤凭借与皇帝乳母客氏的关系,逐渐成为天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并开始排斥异己专擅朝政。

魏忠贤对博学多才的刘若愚比较欣赏,让他负责掌管内直房的文书,却又心存猜忌,时刻提防着刘若愚。其实,刘若愚非常看不惯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为此把自己的名字,从“时敏”改为“若愚”,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大智若愚,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跟魏忠贤沆瀣一气,做个正直且有骨气的太监。

魏忠贤被崇祯除掉后,群臣指责刘若愚跟魏忠贤是一伙的,肯定也干过不少坏事,结果刘若愚被打入大牢,差点丢掉性命。身陷囹圄的他,没有因此而绝望,用太史公司马迁的事迹激励自己,熬时十二年,在狱中完成《酌中志》,此书讲述了明朝晚年宫内发生的一些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刘若愚顺便也为自己伸冤。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刘若愚的付出换来回报,崇祯看完《酌中志》后,认为刘若愚确实是被冤枉的,而且对他的才华相当欣赏,下旨将他无罪释放。假如刘若愚不做那个奇怪的梦,就不会入宫当太监,也不会经历牢狱之灾,更写不出《酌中志》,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根据你的猜测,当初刘若愚在梦里梦到什么了呢?

自宫的是谁 古代一少年,因一个奇怪的梦自宫当太监,历经磨难写下一本奇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