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草经的作者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著作及其作者

火烧 2021-12-28 05:49:56 1066
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著作及其作者 明朝末年,江阴徐霞客创作了驰名中外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石灰岩岩溶(喀斯特)地貌的著作。相关资料:简介《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著作及其作者  

明朝末年,江阴徐霞客创作了驰名中外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石灰岩岩溶(喀斯特)地貌的著作。

相关资料:

简介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地理学成就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

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

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

如否定自《尚

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

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

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文学特点

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

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个人介绍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后又游黄山。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本草经的作者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著作及其作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