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碉堡之夜 上海解放之路小小碉堡造成巨大威胁
上海解放之路小小碉堡造成巨大威胁 新民晚报「 ”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鏖战月浦,激战刘行、杨行,钳击吴淞。在宝山,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占整个上海战役阵亡烈士的一半。作为上海
上海解放之路小小碉堡造成巨大威胁

新民晚报「 ”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鏖战月浦,激战刘行、杨行,钳击吴淞。在宝山,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占整个上海战役阵亡烈士的一半。作为上海战役的主战场,宝山经历了解放上海战役中最为艰苦、激烈的战斗。 钢筋水泥碉堡林立 战士一批批倒下 月浦公园一角,月浦攻坚战纪念碑静静矗立,纪念碑上,两名解放军战士一人手持钢枪一人挥舞旗帜,旁边就是一个断壁残垣的碉堡。当年异常激烈且艰难的战斗,正与这钢筋水泥的碉堡有关。 月浦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镇,70年前,它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这里是进入吴淞、宝山的唯一门户,背靠吴淞口——当年国民党军重兵扼守的海上逃路出发地。有文献记载,小小的月浦镇当年共有321座碉堡和数十公里长的深壕。 「 ”很多碉堡是子母堡,周围还有壕沟、陷阱,有竹签、鹿砦、铁丝网等防御工事。”今年90岁的石龙海老人,当时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29军87师259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他所在团的两个营参与了月浦之战。 石龙海回忆说,堡上覆蓋着杂草,看上去和北方的坟包很像,部队起初对敌人的防御工事不了解,一下子冲进敌人的火力网,一大批战士倒下了。 针对月浦的情况,部队改变打法,经过两昼夜鏖战,解放军于5月15日拂晓攻占月浦街区,在敌人防线上打开了关键的缺口。经过激烈的巷战,将敌人驱逐出镇。 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军调整兵力反扑。「 ”他们有飞机坦克,吴淞口还有军舰,我们只有炮团。”石龙海说,一枚炮弹打进了团前方指挥所,团长胡文杰当场牺牲。 「 ”听到团长牺牲了,我们战士心里都有气啊,下决心要跟敌人血战到底。”石龙海说,此后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拉锯战和肉搏战,为了炸掉敌人的坦克,几个战士把几十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拉响手榴弹的同时,他们也牺牲了。 在当时,大批牺牲战友只能草草就地掩埋。时隔多年,石龙海和老战友再回到月浦,来到战友们牺牲的地方,仍忍不住掉下眼泪。 固守月浦阵地10天后,5月23日,解放军一举攻占月浦东南高地,打开了通往吴淞口的大门,为上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碉堡遗迹纳入文保点 成最鲜活历史教材 如今在宝山还留有多处碉堡遗迹。在杨行中学操场的一角,背靠桃源江的一块高地上,保留着一座残破的碉堡。碉堡二层以上被炸毁,暴露出钢筋,堡体上几个枪眼清晰可见。 「 ”这里地势高,敌人把碉堡建在这里,上面瞭望,下面射击,易守难攻。”杨行中学政教室主任诸为民告诉记者,1949年5月15日,解放军第28军84师向杨行攻击前进,为攻下碉堡,解放军只能挖壕沟前进,大批战士付出了生命。 为铭记这段历史,杨行中学在新建校舍时专门为这座碉堡设计了一座战士浴血奋战的雕像。这座碉堡遗迹已被列为文物保护点,也成了学校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每位新生都会来这里,聆听解放军前赴后继解放上海的英雄故事。 伤员多药品紧缺 药师自制百瓶生理盐水 在靠近宝山的太仓浏河,当时有一座野战医院,收治了约4000多名伤员。记者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老年科病房,见到了93岁的陈福生老人,他就是当时野战医院的药房主任。 「 ”一下子从上海抬来好多伤员,很多只能住到老百姓家去。”陈福生回忆说,老百姓卸下门板给伤员当床铺,医护人员走家串户为伤员诊治。 大批伤员涌入,生理盐水等药品紧缺,医务人员心急如焚。陈福生带领大家就地取材,自制的生理盐水先在自己身上试验,没有不良反应,再给伤员用,「 ”500毫升的大瓶,我们一天要做好几百瓶。” (新民晚报记者 李若楠/文 首席记者 陈炅玮 记者 刘力源/视频摄制)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