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说满语还是汉语 皇太极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皇太极在满语里是什么意思?
皇太极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皇太极在满语里是什么意思?
皇太极在满语里是什么意思?
关于皇太极的本名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叫阿巴海(又作阿渤海),一说是叫黑还勃烈。“皇太极”只是一个称号,意思可能只是“黄”台吉。 而“台吉”则是瓦喇、鞑靼贵族在明代常用的头衔,从汉语“太子”演变而来,但意思最接近“王子”或“汗王”。 在清初汉语典籍中,皇太极的名字常被记载为“黄台鸡”或“黄台吉”。 后在清高宗朝,才钦定为“皇太极”。但是,皇太极直接从“皇太子”头衔演变来的说法欠根据。后金统治者没有采用“皇太子”头衔的惯例,更无可能作为初生子嗣的本名。开始用“黄”多于“皇”也可以看出本来没有僭越“皇”的意思。第二,说本名为“阿巴海”又欠根据。因为最初把该名判断为“本名”的是西方史作,很可能把皇太极的年号Abkai sure误解为本名。所以黑还勃烈一名最有可能,因为“黑还”不过是“黄”这个汉语名字的音异,而“勃烈”而则是蒙语名“苍狼”的意思。因此皇太极的名字本来就叫“黄
皇太极这个词在满语当中是什么意思?
关于皇太极的本名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叫阿巴海(又作阿渤海),一说是叫黑还勃烈。“皇太极”只是一个称号,意思可能只是“黄”台吉。 而“台吉”则是瓦喇、鞑靼贵族在明代常用的头衔,从汉语“太子”演变而来,但意思最接近“王子”或“汗王”。 在清初汉语典籍中,皇太极的名字常被记载为“黄台鸡”或“黄台吉”。 后在清高宗朝,才钦定为“皇太极”。但是,皇太极直接从“皇太子”头衔演变来的说法欠根据。后金统治者没有采用“皇太子”头衔的惯例,更无可能作为初生子嗣的本名。开始用“黄”多于“皇”也可以看出本来没有僭越“皇”的意思。第二,说本名为“阿巴海”又欠根据。因为最初把该名判断为“本名”的是西方史作,很可能把皇太极的年号Abkai sure误解为本名。所以黑还勃烈一名最有可能,因为“黑还”不过是“黄”这个汉语名字的音异,而“勃烈”而则是蒙语名“苍狼”的意思。因此皇太极的名字本来就叫“黄‧勃烈”,当他被承认为“台吉”的时候,人们就不呼全名,而用简化的本名,加上头衔,称之为“黄‧台吉”,而这也是清太宗名字在乾隆之前在汉字文典里最常用的形式。也就是说“皇”字和“极”字是后世追改的。还有说法是,“勃烈”也不是他本名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贝勒”的一个音异而已。皇太极的本名就叫“黑还”,也就是汉语“黄”的意思。小时是“黄贝勒”,青年是“黄台吉”,符合逻辑。
皇太极名字的来历
“皇太极”其实并非他的本名,是满语音译,也有写作“黄台吉”的,“台吉”是个称呼,在满族贵族中很常见的,也有用“台吉”来称呼蒙古贵族的,和“贝勒、贝子”意思差不多。后来“黄台吉”登上汗位,就有人献媚说,“黄台吉”当大汗是天意,因为,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很象是汉人说的“皇太子”一词,证明他天生就是该做太子继承汗位的。此后“黄台吉”这个名字的汉文就写成了“皇太极”,现在所有的历史教材中对于这个人名就逐渐统一了。
皇太极原名叫什么?
皇太极原名又叫黄台吉、洪太主。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扩展资料:
皇太极本名并不叫皇太极,早期明清文献将其称作:黄台鸡,洪佗始,洪太氏,洪他时,洪太吉、红歹是,黄台吉……。这是他的称号“hongtaiji”的音译。
即“浑台吉”,而“台吉”是蒙古贵族的常见称呼,类似“阿哥”。直到他死后百年,乾隆朝才给他改定汉译名“皇太极”。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人,他给儿子们取的名字当然也是满族名字,各有含义,如12子阿济格:满语意为“小儿子”,14子多尔衮:满语意为"獾子",15子多铎:满语意为“胎儿”。
16子费扬古:满语意为“最小的儿子”,意思都再清楚明白不过。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
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很有可能系对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
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烈”的名字登场。
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根据这两种文献,提出皇太极的本名大致读作“Hekan”的说法。“黑还”(hekan)是皇太极的本名。
“勃烈”(beile)是满洲贵族的一种称号,即“贝勒”。也有学者认为“黑还”应该读作“hahai”,本意是男性的,男人的,也可引申意为阳刚的,有男人味的。
皇太极的故事:
安民首要在于养民。天命十一年八月,皇太极发布第一道关于加强农业生产的谕旨,下令停止各种非生产性工程,以便让农民把主要精力用于农业生产。

在这道旨意中,皇太极说:“村庄土地,各旗分拨已定,从今以后不要随便更改,可使百姓士卒各安本业,不要荒废耕种。”
他还警告说:“滥用民夫,致妨农务者,该管牛录章京等俱治罪。 ”天聪七年,皇太极向各牛录额真下达了一长篇指导农业生产的指示,在这个指示里,皇太极以一国之主的身份。
既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又谈到怎样改进农业耕种技术。他还提到贫民的住房、耕种的种种困难,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他反复强调各牛录额真在发展农业生产上责任重大。
要恪尽职守,各司其职。皇太极还颁布了有关保护农业生产的法令。例如,不准任何牲畜闯进田地,践踏禾苗,规定猪若闯入田地。
每次罚银五钱,超过三次,要报告本牛录,将猪罚给田地的主人。骆驼、牛、骡、驴这些大牲畜跑到田里糟蹋禾苗的,每匹罚银一两,并按损坏的数目赔偿粮食。
满族贵族进入辽沈地区,遇有祭祀、殡葬总是宰杀大批牛马等牲畜,这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天聪元年,政府宣布:除大祀、大宴用牛外。其余宰杀牛、马、骡等牲畜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崇德元年,再次下令重申:凡祭神、还愿、娶亲、死人、上坟,一概不许屠宰牛、马、骡、驴,违者治罪。
皇太极清楚地知道,与依靠战争掠夺财富比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是立国之根本,为了让满洲贵族军功集团成员认识到这一点,他经常向他们灌输重农业的思想。告诉他们解决民众吃饭穿衣问题,才是最根本的大计,要重视农业和纺织,而舍弃追求华而不实的锦缎之类的装饰物。
当时,有不少人为了逃避兵役、差役,多进入寺院为僧,享受特殊待遇。皇太极认为,僧人增加,私自建造寺院,不仅消耗资财,还减少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于是下令对境内外寺庙进行调查,一经查出私自建造寺院,私自当和尚的,都要按法律治罪。随着一系列保护农业生产法令的制定和颁布,不到十年,就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辽东境内农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粮食丰足,仓库充实,基本上改变了前些年的困难状况。由于有充足的存粮,天聪六年农业歉收,后金境内也没有发生饥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的名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名称由来:“皇太极”其实并非他的本名,是满语音译,也有写作“黄台吉”的。“台吉”是个称呼,在满族贵族中很常见的,也有用“台吉”来称呼蒙古贵族的,和“贝勒、贝子”意思差不多。后来“黄台吉”登上汗位,就有人献媚说,“黄台吉”当大汗是天意,因为,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很象是汉人说的“皇太子”一词,证明他天生就是该做太子继承汗位的。此后“黄台吉”这个名字的汉文就写成了“皇太极”,现在所有的历史教材中对于这个人名就逐渐统一了。皇太极原名叫什么
皇太极原名叫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满族贵族皇太极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皇太极」并不是最开始的翻译。
皇太极-这个名字是由满族的名字音译过来的,「皇太极」这个名字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贵族,与许多名字的含义都差不多。 在“李朝实录·仁祖大王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列」的名字登场。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据此文献,又参照了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等史料,提出皇太极的本名是「黑还」(hekan)的说法。三田村泰助将「黑还勃列」还原为满语「hekan beile」:「黑还」(hekan)是皇太极的本名;「勃列」贝乐)即「贝勒」,是满洲贵族的一种称号 其他音译的有:「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听听这些名字,是不是一股乡土气息迎面扑来「皇太极」这个还是乾隆时用的,然后便延续至今。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皇太极」这个名字是皇太极他登上汗位后,自己改的。登上汗位,位高权重,就不缺拍马屁的人。他初等汗位,就有人献媚说:「您名字的发音听起来很象是汉人说的」皇太子「。一词,证明您天生就是该做太子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很是高兴,此后「黄台吉」这个名字的汉文就写成了「皇太极」。总之皇太极如此霸气的名字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这位大清皇帝的,而是后来改的。 原文网址:每日头条皇太极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叫“海兰珠”(原配夫人;清太宗元妃)
在后金清初时期,元妃是大汗的第一个正妻(也称嫡福晋、大福晋、大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
钮祜禄氏(1593年-1612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一任大福晋。后世称清太宗元妃,钮祜禄氏为皇太极生有一子。1611年生皇太极三子洛博会。1612年钮祜禄氏去世。
1614年四月,哲哲与皇太极成婚。1617年洛博会病死,无谥号。与皇太极继妃乌拉纳喇氏一样,钮祜禄氏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扩展资料:
生平——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 ,在哥哥台吉吴克善护送下,时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由科尔沁部至盛京。皇太极偕诸福晋亲迎,设大宴成婚,纳为福晋。她的姑姑哲哲同为皇太极的福晋,称为汗妻大福晋。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海兰珠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已无何考证。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同年七月初十日,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东关雎宫福晋为东大福晋,汉文即为宸妃。海兰珠亦可被称为东大福晋、宸大福晋或东大福晋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清宁宫中宫国君福金哲哲,位列四妃之首。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大赦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他们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太宗元妃
太极(166)满语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