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科举落第的名人 七次科舉會試落榜:一文讀懂明朝內閣首輔張璁的逆襲之路

火烧 2021-12-17 23:54:14 1080
七次科舉會試落榜:一文讀懂明朝內閣首輔張璁的逆襲之路 張璁七次會試落榜,喪失了繼續科考的信心張璁,字秉用, 浙江溫州府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人,從小就愛讀書,很有才華。在明朝那個重視科舉考試的年

七次科舉會試落榜:一文讀懂明朝內閣首輔張璁的逆襲之路  

張璁七次會試落榜,喪失了繼續科考的信心

張璁,字秉用, 浙江溫州府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人,從小就愛讀書,很有才華。在明朝那個重視科舉考試的年代,文人們的最高理想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張璁先生也不例外。讓大家沒有失望的是,張璁先生很輕鬆的通過了縣試、省試的考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舉人。在明朝,舉人也是比較厲害的,因為他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為什麽說具備呢?因為考中舉人,國家是不包分配的,但他們會被吏部登記備案,在朝廷官員缺員的情況下,才會會派遣他們去補缺,一般都是很小的官,說簡單一點就是替補隊員。

張璁先生考中舉人後,信心倍增,因為它具備了參加京城會試的資格。三年之後,張璁來到了北京參加會試,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張璁名落孫山,沒有考中。就這樣張璁鍥而不捨、堅持了二十一年,連續考了七次,但都沒有考中。此時的張璁已四十三歲,完全喪失了繼續考試的耐心和信心,於是他放棄了繼續考試的打算,準備到吏部去碰碰運氣,要是能做個小官,也算是考取了功名。

通過占卜被勸再考,結果考中進士,步入政壇

就在張璁先生垂頭喪氣的來到吏部碰運氣時,他碰到了自己的貴人——一個姓蕭的禦史,這位蕭禦史會占卜算卦,並且據說算的非常準。於是前來碰運氣的張璁便讓這位蕭禦史給自己算了一卦,算完後蕭禦史很正式的對張璁說:“三年後再考一次,必定考中進士,再過三年,必定成為大富大貴之人”。在蕭禦史的勸說下,張璁老先生重新回去複習功課,準備最後再考一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張璁順利通過會試,在次年的殿試中張璁考中二甲進士,被分配到觀禮部工作,此時張璁四十七歲。

在“大禮議之爭”前期脫穎而出,受到明世宗的敬重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為他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在內閣首輔楊廷和等重臣的商議下,皇位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歷史上稱之為明世宗,因為他的年號為嘉靖,所以歷史上又稱之為嘉靖皇帝。在明世宗登基後,楊廷和等人要求明世宗按照祖製應該將明孝宗(明武宗朱厚照的父親)及其皇后認作父母,而將自己的生父和生母改稱呼為叔父和叔母。對於這個不近人情要求,明世宗堅決不同意,由此引發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之爭”事件。

在明世宗和大臣們因為禮儀的問題爭論不休時,張璁瞅準時機,向朝廷寫了一篇論述禮儀的文章,文章中要求大臣們讓步,給皇帝的親生父母一個名分。這篇文字最終使楊廷讓步,給了明世宗的親生父母名號。因此,張璁贏得了明世宗的敬重,但也得罪了內閣首輔楊廷和,被調離北京,去南京擔任了一個叫南京刑部主事的閑官。

迫使楊廷和退出官場,在朝廷中確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到了南京,張璁遇到了他的革命戰友桂萼,桂萼當時和張璁一樣,也是南京刑部主事的官職。由於桂萼當時對朝廷政治狀況也很不滿意,所以張璁便和他天天在一起探討時政,研究對付楊廷和集團的方法和策略。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桂萼向朝廷上奏折,要求重新議定皇帝親生父母的稱謂問題,並且在奏折中嚴肅地批評了楊廷和等人,再次拉開了大禮議之爭的序幕。此時明世宗在朝中的根基已逐步穩固,所以朝中批評楊廷和的人也越來越多,楊廷和自知已無力對抗皇權,便主動辭職退出官場。楊廷和走後不久,明世宗便將將張璁、桂萼召到了北京。

張璁、桂萼到北京後不久,便被明世宗任命為了翰林學士。嘉靖三年(1524)七月,明世宗要求禮部去除其親生父親“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稱號中的“本生”二字,由此引發了以楊慎(楊廷和的兒子)為代表的群臣在左順門哭諫的事件。左順門哭諫事件發生後,明世宗大為惱怒,命令錦衣衛抓捕了所有哭諫的大臣,對他們施以廷杖,並罷免了部分帶頭人的職務,最後才平息了這場哭諫風波,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左順門案”。之後,明世宗任命讚成自己改禮意見的席書為禮部尚書,會同張璁、桂萼等人一起召集群臣,在朝堂上確定了去除明世宗親生父親稱號中“本生”二字的決定,張璁由此在朝廷中確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進入內閣成為首輔,被譽為嘉靖朝難得的賢相

“左順門案”後,張璁成為明世宗的心腹寵臣,後面更是平步青雲,成為朝廷內閣首輔。張璁在成為內閣首輔後,為國家的發展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積極整頓朝廷吏治、主持清理並退還由權貴侵佔的莊田、革除地方派遣鎮守太監的弊政等等。因此,張璁在《中國通史》中被稱為“嘉靖朝難得的賢相”和“明代少有的閣臣”。

參考資料:

《明史》

《國史傳》

历史上科举落第的名人 七次科舉會試落榜:一文讀懂明朝內閣首輔張璁的逆襲之路

《中國通史》

《明朝那些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