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鬼谷子的学生谁最厉害 鬼谷子的學生為何成對出現?有兩個蘇秦嗎?鬼谷子或許是一所學校

火烧 2021-12-14 00:01:28 1048
鬼谷子的學生為何成對出現?有兩個蘇秦嗎?鬼谷子或許是一所學校 按照歷史資料上的介紹來看,鬼谷子不像是一個人名,更像是一個稱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樣,是人們對這個老師的尊稱。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可以完美地

鬼谷子的學生為何成對出現?有兩個蘇秦嗎?鬼谷子或許是一所學校  

鬼谷子的学生谁最厉害 鬼谷子的學生為何成對出現?有兩個蘇秦嗎?鬼谷子或許是一所學校
按照歷史資料上的介紹來看,鬼谷子不像是一個人名,更像是一個稱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樣,是人們對這個老師的尊稱。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可以完美地解釋為什麼那麼多橫跨數百年的歷史人物,都可以是鬼谷子的學生了。
有資料表示,蘇秦、張儀生活的年代不同。且不論這種說法真假與否,一旦鬼谷子只是一個稱呼,很多人都可以擔任的話,那麼不管他們是否在同一個年代,那就不矛盾了。
在我看來,鬼谷子可能是一個特殊的學校。
1、鬼谷子這座學校,培養出了大量人才。誠如這世上有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鬼谷子或許也是這些眾多學院中的一種,只不過在這座學校裡面,所教授的不是普通的知識,而是治國平天下的本事。
鬼谷子的學生,出來以後,有很多在歷史上是留下名號的。他們在那個時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比如說領六國相印的蘇秦和帶領秦國抵抗六國的張儀。比如說聯合五國討伐秦國的公孫衍,以及魏國大將軍龐涓和幫助齊國戰勝魏國的孫臏等等。
這些人是足以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見,鬼谷子這所學校一點也不簡單,它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是安邦定國之士。
2、不是所有學生都很出名。當然,不是鬼谷子的所有學生,都能夠那麼出名。在這所學校里,既然有優等生,自然就有成績比較差的,甚至有畢不了業的。
不少學生,連學業都沒有完成,他們又如何到各路諸侯國那裡去一份差事呢?就算有些勉強畢業的,他們的成績比較差,也無法成為改變歷史的人物
真正能夠改變歷史的人物,一定是那種比較好學又比較聰明的學生。這些人他們能夠妥善利用自己的天賦,足以改變歷史。
3、名校和學生是相輔相成的。拋開現在學校有科研成果以外,過去的學校是靠什麼出名的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靠學生。學生畢業以後是否成名,有多少成名,直接決定了這所學校的名聲。
這所學校硬體條件再好,如果培養不出一兩位高材生來,那這所學校自然也就不會那麼出名了。畢竟學校不是家,住得再好、吃得再好也比不上成績好。
很顯然鬼谷子是那種非常著名的名校,若干學子前往這裡求學,因為這所學校里出來了很多著名的人物。
學校把他們培養成才,而這些被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歷史上取得了很多豐功偉績以後,自然又會使得學校更加出名,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學生跨時空出現,我覺得也不是什麼問題。
1、蘇秦和張儀是否是同時代的?此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蘇秦和張儀在《史記》當中,有明確記載,是在同一個時代出現過的。
但是同樣是《史記》中也有自相矛盾的一點瑕疵,而在《戰國策》當中,很顯然這兩個人就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了。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史記》
那麼該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我認為歷史上不止一個蘇秦。試想一下,歷史上為何有兩個楚懷王?因為項梁他們為了復國,所以將義帝重新封為楚懷王。
其實道理或許是一樣的,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朋友們,一定會被裡面的人名給繞暈了,因為他們的子孫後代,常常要用祖先的名字來給自己的孩子命名,尤其是祖母烏爾蘇拉,是最喜歡給孫輩們起兒子們的名字。
是時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史記》
這樣一來就可以完美解釋這件事了。《戰國策》里的蘇秦,很可能是《史記》裡面蘇秦的先輩,取相同名字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司馬遷在搜索歷史資料的時候,自然是搜集到了兩個蘇秦的資料,他只甄選了其中一個他認為合理的記錄在案罷了。
2、張儀和公孫衍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張儀和蘇秦同時存在,那的確是有爭議的。不過張儀和公孫衍是否同時存在,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論。
公孫衍或許就是和蘇秦把關係搞錯亂的那個人,因為他的事迹和蘇秦有幾分相似。公孫衍原本是在秦國做官的,曾經幫助秦國從魏國手裡奪回了五百里河西之地。
義渠君致群臣而謀曰:「此公孫衍所謂邪?」乃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李伯之下。張儀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嘗佩五國之相印,為約長。---《史記》
可是公孫衍是個貪財之人,在得到魏王賄賂以後,居然放棄了攻打魏國,這件事被張儀揭露以後,公孫衍在秦國沒的混了,只好逃到母國魏國。
此後公孫衍就跟張儀不對付了,兩個人互相掐架鬥了很長時間,所以說這兩個人是一個時代的,的確有比較明顯的證據。
3、眾多學生,相差數百歲的都有。按照史料記載,鬼谷子的學生,年齡跨度非常大,這不由得讓人懷疑,鬼谷子是否真的只是一個人,這就引出了我開頭所提出的觀點。
鬼谷子的眾多學生中,商鞅是秦孝公時期的人,而李斯則是秦始皇時期的人,兩者之間相差了六代君王,你覺得會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鬼谷子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所學校或者一個職位的稱呼,類似於夫子。夫子有孔夫子、孟夫子,鬼谷子何嘗不是其中之一呢?
總結:針鋒相對,那是後人給總結出來的。
司馬遷顯然對先秦時代人物的認識,其實也是比較片面的,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司馬遷所能搜集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為此他只能將能找到的資料進行篩選,畢竟誰也沒親眼見過這幫人。將他們合併歸類以後,按照司馬遷的寫作手法,自然他們變成了一對又一對的人。
比如說蘇秦和張儀、公孫衍和張儀、孫臏和龐涓等等。而《戰國策》其實就更加比司馬遷的不靠譜了,因為這本書是一系列散亂的資料,連作者名字是誰都不知道,真實性可見一斑。相比較而言,司馬遷的《史記》是經過反覆考究後的成果,更有說服力。
參考資料:
《史記》
《戰國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